如病史長,息肉體積大可引起鼻外形改變,鼻梁增寬扁平,側鼻背隆起即所謂“蛙形鼻”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氣塵埃刺激,前鼻孔處的鼻肉表面呈淡紅色,在鼻腔內可見息肉為圓形,表面光滑,質軟。灰白色囊性腫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內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記分方法:息肉體積小,僅引起輕度鼻塞未達到下鼻甲上緣者記1分;引起較明顯鼻塞息肉,大小位於下鼻甲上下緣之間記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達下鼻甲下緣以下者記3分
鼻息肉由高度水腫的鼻粘膜構成,上皮為假復層柱纖毛上皮也有部分上皮化生為鱗狀,上皮系長期外界刺激所致上皮下為水腫的疏松。結締組織其間有浸潤的炎性細胞,包括漿細胞嗜中性細胞,嗜酸細胞和淋巴細胞等其中嗜酸細胞浸潤是鼻息肉組織學的一個明顯特點Mygind(1979)將鼻息肉分為嗜酸細胞性和嗜中性細胞,性兩種後者提示鼻粘膜有化膿性感染,息肉的形成可能與此有關。以往根據組織學構成的不同又常將鼻息肉分成三種病理類型:水腫型,腺泡型和纖維型。前兩型主要是炎性細胞浸潤血管滲出增多腺體分泌旺盛的結果。後者則源於纖維母細胞和膠原纖維增生Kakoi等(1987)。認為前兩型是鼻粘膜組織反應的活躍表現,而後者為組織反應的終末階段,其完整的病變變化規律是:圓細胞浸潤於鼻窦粘膜固有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