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病因症狀 >> 認識慢性扁桃體炎—耳鼻喉常見疾病

認識慢性扁桃體炎—耳鼻喉常見疾病

  慢性扁桃體炎多由急性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或因扁桃體隱窩引流不暢,窩內細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變為慢性炎症。

    【病因】     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反復發作的急性扁桃體炎使隱窩內上皮壞死,細菌與炎性滲出物聚集其中,隱窩引流不暢,導致本病的發生和發展,也可繼發於猩紅熱、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本病的發生機制尚不清楚,近年來認為與自身變態反應有關。     【病理】     可分為3型。     1.增生型因炎症反復刺激,淋巴組織與結締組織增生,腺體肥大、質軟,突出於腭弓之外。     2.纖維型淋巴組織和濾泡變性萎縮,為廣泛纖維組織所取代,因瘢痕收縮,腺體小而硬,常與腭弓及扁桃體周圍組織粘連。病灶感染多為此型。     3.隱窩型腺體隱窩內有大量脫落上皮細胞、淋巴細胞、白細胞及細菌聚集而形成膿栓,或隱窩口因炎症瘢痕粘連,內容物不能排出,形成膿栓或囊腫,稱為感染灶。     【臨床表現】     患者常有咽痛,易感冒及急性扁桃體炎發作史,平時自覺症狀少,可有咽內發干、發癢、異物感、刺激性咳嗽等輕微症狀。若扁桃體隱窩內潴留干酪樣腐敗物或有大量厭氧菌感染,則出現口臭。小兒扁桃體過度肥大,可能出現呼吸不暢、睡時打鼾、吞咽或言語共鳴的障礙。由於隱窩膿栓被咽下,刺激胃腸,或隱窩內細菌、毒素等被吸收引起全身反應,導致消化不良、頭痛、乏力、低熱等。     【檢查】     扁桃體和舌腭弓呈慢性充血,黏膜呈暗紅色,用壓舌板擠壓舌腭弓時,隱窩口有時可見黃、白色干酪樣點狀物溢出。扁桃體大小不定,成人扁桃體多已縮小,但可見瘢痕,凹凸不平,常與周圍組織粘連。患者常有下颌下淋巴結腫大。     【診斷及鑒別診斷】     應根據病史,結合局部檢查進行診斷。患者有反復急性發作的病史,為本病診斷的主要依據。扁桃體大小並不表明其炎症程度,故不能以此做出診斷。本病應與下列疾病相鑒別:     1.扁桃體生理性肥大多見於小兒和青少年,無自覺症狀,扁桃體光滑、色淡,隱窩口清潔,無分泌物潴留,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觸之柔軟,無反復炎症發作病史。     2.扁桃體角化症常易誤診為慢性扁桃體炎。角化症為扁桃體隱窩口上皮過度角化所致,而出現白色尖形砂粒樣物,觸之堅硬,附著牢固,不易擦拭掉,如用力擦之,則留有出血創面。類似角化物也可見於咽後壁和舌根等處。     3.扁桃體腫瘤一側扁桃體迅速增大或扁桃體腫大並有潰瘍,常伴有同側頸淋巴結腫大,應考慮腫瘤的可能,需行活檢確診。     【並發症】     慢性扁桃體炎在身體受涼受濕、全身衰弱、內分泌紊亂、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或生活及勞動環境不良等情況下,容易形成“病灶”,發生變態反應,產生各種並發症,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熱、心髒病、腎炎等。     慢性扁桃體炎被視為全身感染“病灶”之一。至於如何把“病灶”和全身性疾病聯系起來,目前尚無客觀確切的方法。在研究病情時,應考慮以下兩點:     1.詢問病史扁桃體炎引起全身性並發症者多有反復急性發作史。“病灶”感染即通過急性發作而表現出來,例如腎炎患者,每當扁桃體發炎後,尿液內即出現明顯異常。     2.實驗室檢查測定血沉、抗鏈球菌溶血素“O”、血清黏蛋白、心電圖等有助於診斷。在“病灶”型病例中,上述檢查結果異常。     【治療】
  1.非手術療法     (1)本病治療不應僅限於抗菌藥物或手術,而應結合免疫療法或抗變應性措施,包括使用有脫敏作用的細菌制品(如鏈球菌變應原和疫苗進行脫敏),以及各種增強免疫力的藥物,如注射胎盤球蛋白、轉移因子等。     (2)局部塗藥、隱窩灌洗及激光療法等均有人試用,遠期療效不理想。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     2.手術療法施行扁桃體切除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為什麼寶寶易得鼻炎

   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鼻黏膜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損傷,從而引發上呼吸道感染而流鼻涕。加上孩子自己不會擤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並發症

每個類型中耳炎的並發症也有所不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並發症有哪些。  &nbs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