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病因症狀 >> 中醫對慢性咽炎症狀怎麼治療?

中醫對慢性咽炎症狀怎麼治療?

  中醫對慢性咽炎症狀怎麼治療?

  中醫將咽喉紅腫疼痛,吞咽不利、異物堵塞感、咽癢干灼等為主要症狀的咽喉病,稱為“喉痺”,與西醫的咽炎相對應。根據其病因病機不同,又有“風熱喉痺”,“虛火喉痺”之分,相當於西醫的急性咽炎、慢性咽炎。中醫對咽炎病因病釩的認識有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在辨證治療上有許多世代相傳的有效方劑。

中醫對慢性咽炎症狀怎麼治療?

  怎樣運用中醫藥治療慢性咽炎?

  中醫藥治療慢性咽炎的方法,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四診結合現代醫學的專科檢查法,將局部症狀與全身症狀結合起來進行辨證,根據人的體質、年齡、季節等因素,提出具體的治法和方藥。其對慢性咽炎的辨證施治內容為:

  (1)肺腎陰虛證:表現為咽干刺癢微痛,灼熱不適,夜間尤甚,咽腔微紅腫脹,乏津干燥,干咳少痰,腰膝酸軟,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養肺腎,降火利咽。方用百合固金湯加減。藥用:百合15g,生地黃15g,熟地黃15g,玄參15g,麥冬12g,當歸12g,川貝母12g,桔梗10g,牛膝20g,甘草6g。咽干甚,加北沙參15g,天花粉12g;陰虛夾痰,加丹皮15g,丹參15g。

  (2)肝經郁熱證:咽部悶脹不舒,異物感明顯,情志不暢時尤甚,急躁易怒,胸脅悶脹;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清熱,理氣利咽。方用丹栀逍遙散加減。藥用:丹皮15g,栀子12g,柴胡12g,郁金12g,茯苓12g,薄荷10g,當歸12g,生白芍15g,蘇梗10g,甘草6g。咽底赤瘰多,加僵蠶15g、生牡蛎15g。

  (3)氣血瘀阻證:咽干刺痛,夜間痛甚,活動後減輕,咽腔暗紅肥厚;舌暗或有瘀斑,苔薄,脈澀。治宜行氣活血,化瘀利咽。方用活血利咽湯。藥用:當歸15g,紅花10g,桃仁12g,生地黃15g,枳殼12g,桔梗10g,土元10g,山豆根12g,甘草3g。

  (4)痰濕上結證:咽異物感明顯,咽腔色淡或淡紅,腫脹肥厚,咽底附白粘痰液,胸脅悶脹,泛惡欲嘔,脘悶納呆,咯痰白粘量多;舌淡苔白膩,脈滑或弦。治宜燥濕化痰,散結利咽。方用化痰利咽湯。藥用:制半夏12g,陳皮15g,茯苓12g,膽南星10g,僵蠶15g,蘇梗15g,浙貝母15g,海浮石15g,甘草3g。

  (5)腎陽虛弱證:咽部不適,緊悶如堵,遇寒尤甚,咽腔淡白微腫,如豬油樣,咽底小瘰色白,口淡不渴或咽干欲熱飲,面白肢冷,腰脊冷痛,精神不振;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腎壯陽,散寒利咽。方用金匮腎氣丸加減。藥用:制附子6g,肉苁蓉6g,肉桂6g,熟地黃15g,山藥12g,山萸肉12g,丹皮10g,澤瀉12g,茯苓15g,細辛3g。納差者,加扁豆15g,砂仁10g;肢冷畏寒,加桂枝12g,狗脊12g。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中有《內經》中,就多處論述了喉痺的病因病機,如《素問·至真要大論篇》說:“歲太陰在泉,草乃早榮,濕淫所勝,則埃昏巖谷,黃反見黑,至陰之交,民病……镒腫喉痺。”指出了肺篩功效失調,陰陽失卻平衡,或因氣候變化影響,外邪侵犯等因京,引起氣血疾滯痺阻,氣熱內結,加之感受風熱邪毒之氣,內外熱邪得結於咽喉而發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因有哪些

身體因素--慢性咽炎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如貧血、消化不良、大便長期秘結、心髒病、支氣管炎、哮喘、肝

比較常見的鼻息肉疾病的誘發原因

鼻息肉是成年人的多見病,兒童較少見,它主要是由於鼻粘膜長期充血水腫引起的,也是變態反應性鼻炎和鼻窦炎患者中非常常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