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症狀,會不會是鼻咽癌
鼻咽癌的發生主要與EB病毒感染、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與廣東人吃鹹魚、燃香等習慣可能存在相關性
2016年8月8日,窦勝正在辦理出院手續,准備回家療養。
窦勝常年在廣西張羅生意,4個月前,他發現耳道不適,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鼻咽癌,骨轉移、肺部轉移。
拿著手中的診斷結果,窦勝癱坐在地上,他從未想到自己會得鼻咽癌。
鼻咽癌是指惡性腫瘤長在鼻咽腔頂部和側壁。在南方省份,鼻咽癌是一種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癌症,並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發現時,許多人已是晚期
住院手續辦理完畢之後,窦勝首先得到了同為鼻咽癌病友肖振民的安慰。
肖振民告訴他,現在治療鼻咽癌的方法有很多,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不要有心理負擔。
肖振民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他原本身體結實,喜好煙酒,每天忙於各種應酬。2016年4月的一個清晨,他起床後發現頸部突起一塊腫物,便匆匆趕到醫院,經過鼻咽鏡、活檢之後確診,“鼻咽癌,未分化型!”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科主任胡春宏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患者的脖子上如果有一處淋巴突起,那就已較晚了。至於診療結果的好壞,很多病人只能靠運氣,比如有的患者鼻子突然出血、晨起痰中帶血,就趕往醫院,這就有早期診斷的可能;大多數人是有一點血,消失後便不再重視,結果腫瘤不斷增長,以至於延誤了治療。
高危人群篩選和早期診斷是鼻咽癌防治的關鍵環節。讓窦勝無法理解的是,緣何鼻咽癌一被發現就是晚期?
湖南省腫瘤醫院頭頸放療科主任、湖南省放療質控中心副主任吳湘玮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鼻咽癌的早期臨床表現無明顯的特異性,不為患者和醫務人員重視。比如,早晨起床後出現回縮性涕中帶血、單側耳鳴、耳閉感、聽力下降、鼻塞不適等。
吳湘玮指出,臨床上70%左右的患者常常是發現頸部腫塊才前來就醫,往往耽誤了病情,此時常為中晚期,錯失了早期診斷和早期診療的時機。
胡春宏說,鼻咽癌早期發現的難點在於,鼻咽癌處於鼻孔後部與咽喉之間的鼻咽部,位於呼吸的通道上,有一定的空間,腫瘤往往要長到一定程度,患者才有感覺並被發現,所以早期發現的幾率會很小。“這也跟衛生常識和醫療知識的普及有關,平時缺乏預防知識,患者不作檢查,不作篩查,就難以防治。”
鼻咽癌也叫“廣東癌”
廣西醫科大學一附院,一位鼻咽癌患者正在接受治療
確診鼻咽癌之後,肖振民每天都在網上查閱鼻咽癌的各種資料。
住院3個月後,談到鼻咽癌相關知識時,他口若懸河,但對於病因,仍不得其解。肖振民一直生活在南方,是建築工地的一名小老板,常年輾轉於廣東和湖南。自己常年在工地,這個疾病是否與粉塵較多有關?
本刊記者了解到,對於鼻咽癌的病因,專家到此前該病的重災區廣東、湖南兩省的腫瘤研究機構、醫院進行過持久調查,但收獲甚少。
胡春宏介紹,現在對於發病原因,可以明確的一點是:一種名為“EB”的病毒被認定為主因之一。
這與吳湘玮的觀點一致。吳湘玮說,研究表明,鼻咽癌的發病與EB病毒感染存在密切關系。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多種EB病毒特異性抗體水平遠高於健康人群及其他腫瘤患者,其抗體水平隨病程的變化而變化。
那麼,作為鼻咽癌致病主因之一的EB病毒,通常會藏身何處?
胡春宏說,它可能在猴子或其他動物體內,並在自然環境中長期存在,就像禽流感一樣。
“鼻咽癌的發生主要與EB病毒感染、遺傳因素密切相關,與廣東人吃鹹魚、燃香等習慣可能存在相關性。”吳湘玮說,鼻咽癌是一種地區分布極不均衡的惡性腫瘤。
他說,在東南亞、東北非和地中海周圍的一些國家或地區,鼻咽癌也比較常見。中國鼻咽癌高發區主要集中在南方五省(廣東、廣西、湖南、福建、江西),其中又以廣東省最為高發,因此,鼻咽癌又有“廣東癌”之稱。
胡春宏還提到,越是暖和的地方,患病者越多;或者說EB病毒越多,感染這種病毒的幾率越高。
注重三級預防
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式是放療。圖為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治療室內,醫務人員通過遙控器調整治療床的位置
“有鼻咽癌家族病史者,其發生鼻咽癌的危險比正常人高出數倍。”吳湘玮提醒,遺傳因素與鼻咽癌的發生密切相關,同時還涉及環境因素,“一是飲食因素,比如鹹魚類食物、含有亞硝胺類的致癌物;二是可能與炊煙、粉塵、吸煙及鼻部的慢性炎症存在一些相關性”。
“要預防鼻咽癌,首先要靠自己。”胡春宏說,鼻咽癌與其他癌症一樣,預防均要注重三級預防。
首先是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如注意環境、緩解壓力、調適心理,等等。胡春宏認為,為何這麼多人中,有一部分人會患癌,很多是因為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抽煙導致肺癌,就應該少抽煙。防癌知識的普及和自我保健非常重要。
其次是二級預防,即早期發現。比如,要定期體檢,有問題及時診治和復查。同時,要讓基層醫院也能早期發現癌症隱患。這就要求對基層的醫務人員進行更多的培訓。
最後才是三級預防,也就是保證癌症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其生命。
現在大多數人進入第三級預防階段,即走進大型醫院時,基本上已經處於晚期,這意味著既要花費大量的金錢,還得不到較好的結果。
“因此早期診斷很重要。”胡春宏再次強調,從國家層面考慮,預防控制在前,治療在後,這樣既可有效地治療更多的患者,也能為國家省錢,“建議國家多鼓勵一級預防,讓三級預防做得最少。”
是否會傳染
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式是放療。
胡春宏介紹,“放療的效果好,五年生存率能達70%~80%,但還有20%~30%的人沒有好辦法,很多患者的癌細胞已經跑到了全身,只能化療。”
本刊記者了解到,鼻咽癌的確診並不難,前往醫院耳鼻喉科,做一個鼻咽鏡檢查,如有異常,再經活檢,便可得出結論,一旦確診,就應及時治療。
窦勝對《瞭望東方周刊》記者說,他沒有肖振民幸運,檢查結果出來後,他感覺“天要塌了”:鼻咽癌已經轉移到肺部。
如今,他只能在醫院接受化療,化療對於他來說,是一種極為痛苦又百般無奈的選擇,經歷數次化療之後,他開始脫發,身體免疫力下降,但在家人和醫生的鼓勵下,他一直在積極配合。
吳湘玮表示,目前鼻咽癌公認和最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手段是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早期鼻咽癌一般采用單純放射治療,中晚期常采用放療、化療及靶向藥物等綜合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可提高中晚期患者的治療效果。
窦勝更擔心的是,“癌症是否會傳染?”
本刊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臨床案例顯示,有的癌症家庭,曾有一家多人患病,似傳染病一樣困擾整個家庭。
對此,胡春宏認為,“除非是遺傳,癌症沒有直接的傳染性,至少現在沒有找到癌症能夠傳染的證據。”
靶向藥能否攻克鼻咽癌
相對於其他鼻咽癌患者來說,肖振民算是個幸運者,雖然其所患鼻咽癌屬於較為嚴重的“未分化型”,但並未轉移,自入院後,經過醫生的診斷和精心治療,他的病情得以控制並好轉。
選擇放化療時,他使用了靶向藥物。
近年來,靶向藥物已經成為治療癌症的“新寵”,但是價格高昂,又未列入醫保范圍。
“中國新的靶向治療也有,靶向治療只是治療身體的一部分,在病理上,原因還沒有找到,就沒有辦法設計有效的靶向治療。”胡春宏說。
他介紹說,一種新藥出來,醫院都要做臨床對比研究,現在治療鼻咽癌最好的辦法仍然是放療。在一種新藥出現之後,通常會選擇兩部分人:一部分人放療,另一部分人在放療的同時配加其他藥物,再看兩部分人的生存時間和副作用大小,來決定附加藥物的取捨。
如果效果差不多,那就放棄其他藥物;反之,副作用小、並且生存時間更長,則會采納新藥,對於這種實驗,通常都要臨床研究數百至上千例。
胡春宏說,作為醫院,現在對放療效果不錯的、且經濟條件可以承受治療的患者,通常會選擇做一些化療和靶向藥物。“目前,國內外均在尋找一種產品,專門針對這種基因變化的部位,對正常細胞副作用小,又能控制癌細胞的發展。化療總是會使人嘔吐不適,靶向藥物算是理想的藥。”
他打了一個比方,癌細胞,就像孩子學習不好,就要找到學習不好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如果找不到原因,就難有解決辦法。
引起中耳炎的主要病因: 1、機械性阻塞:如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或淋巴組織增生,鼻咽部填塞物時間過
中耳炎的病因與症狀介紹中耳炎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前者由病毒或細菌引起,後者多是由於咽鼓管受到阻塞所致。中耳炎可在單耳或雙耳一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