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病因症狀 >> 鼻息肉手術,鼻窦炎的症狀及表現!

鼻息肉手術,鼻窦炎的症狀及表現!

  鼻息肉手術,鼻窦炎的症狀及表現!

  鼻炎食療誤區一:藥食同源,所以食物都可以治慢性病

  食物、保健品和藥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們的“效力”不一樣:食物性質平和,其中含藥性成分少,這樣才可以作為食物日常食用,如果一種食品吃幾天就讓人感覺血脂、血壓明顯變化,這種東西能成年累月吃嗎?敢隨便多吃嗎?

  醫師指出,事實上,越是“效用”明顯的食物,越是要小心對待,不能過量,不能吃錯了體質,而米、面、青菜、蘋果這樣的食品人人都能吃,是因為它們性質平和,沒有那麼強的“生理調節”作用。所謂飲食養生改善體質,通常都是長期食用才會明顯見效,而很少是三天兩天就有明顯效果。

鼻息肉手術,鼻窦炎的症狀及表現!

  醫師提醒:治療鼻炎,勿進食療誤區

  保健品往往是食物中各種營養成分和藥性成分的濃縮產品,它改變人體功能的“效力”就會強一些。如果用對了,固然有利於健康,但一旦用錯了,也可能“跑偏”而帶來副作用。比如說,豆腐含大豆異黃酮,男女老少皆宜,但保健品“大豆異黃酮膠囊”就不一樣了,孩子和男人不能隨便吃,即便中老年婦女也不是人人適合的。

  藥品則效用更強,改變人體代謝的能力更強,而且它們的意義就在於短期見效。吃一周兩周都不見效,它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吃錯藥、吃錯劑量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鼻炎食療誤區二: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

  很多人熱衷於“食療”的原因,就是因為覺得食物安全,心理上好接受。其實,那些所謂“藥食兩用”的食物之所以有治療效果,正是因為其中含有較多的藥效成分。無論是食物還是藥物,只要其中的藥效成分多到一定水平,就有毒性。這就是毒理學的基本原則:劑量決定毒性。

  食物在正常量的時候是安全的,但吃得足夠多,其中的藥效成分達到一定水平,就變成了藥物。比如說,每天喝2兩綠豆煮的湯屬於正常食物;但喝3斤綠豆煮的水,就變成了藥物,因為是正常濃度的15倍。

  又比如說,煙酸和煙酰胺本來是一種B族維生素,正常每天吃十幾毫克,但如果作為控制血脂的治療藥物,就是論幾克來吃的,數量是膳食正常量的幾十倍。這時候它就有明顯的副作用了。即便是水,喝得足夠多都會導致死亡,更不要說生茄子中還有茄鹼這種毒素,就是土豆發芽時產生的毒素,生茄子吃的量大了之後,就和吃發芽土豆一樣危險。所以說,只要是食療就安全無毒的說法,並不能夠成立。

  鼻炎食療誤區三:什麼人都可以用同樣的食療方子

  很多自封的醫師都喜歡冒充中醫,大談傳統養生和食療。其實,真正的中醫都是要辨別體質之後才下藥的,而且藥物配伍也要非常仔細地調勻寒熱,而絕不可能像“大師”們那樣給所有的人都開一類方子。僅就這一點,已經足以判斷他們不是有資質的中醫。

  從西醫營養學角度來說,也是要辨別不同人的生理狀況和營養狀況,按照每個人的個體情況來安排食譜。有些人應少吃紅肉,有些人則適宜多吃紅肉。有些人適宜多吃燕麥,有些人則不適宜多吃。如果一個營養師給什麼人都推薦同樣的食譜,那只能說,他不是個合格的營養師。

  鼻炎食療誤區四:慢性鼻炎可以用偏方

  按西醫的說法,慢性病都是多因素疾病,而且終生無法。這話顯得很客觀,但聽起來不太爽,遠遠不如一個偏方搞定的說法那麼讓人心情愉快。所以,一旦聽說什麼藥能夠有效治療糖尿病,永遠有人追捧,趕著去上當受騙,盡管內行一聽就知道是騙子的話。

  飲食的事情也一樣。糖尿病也好,高血脂也好,在很大程度上的確是吃出來的,也的確可以用飲食的方法令其明顯改善,不過這和偏方治病有效不是一回事。

  提醒:那些吃出來的病,比如糖尿病、脂肪肝等,毫無例外都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長期營養失調的結果,怎麼可能指望用一種食物十天八天就告別呢?要想解決問題,當然是要改變飲食習慣,平衡營養,增加運動,調整起居,消除病因,只要能堅持健康生活,這些“吃出來的病”自然會逐步改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為什麼花粉會引起過敏性鼻炎

春晖明媚,桃紅柳綠,萬物一片春意盎然。然而,只要你稍加留意——鼻塞、鼻癢、打噴嚏、頭痛的

急性鼓膜穿孔的原因

   導致鼓膜穿孔的各種原因:  1、鼓膜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經咽鼓管的方向引起的感染,而且多見於嬰幼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