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健康問答 >> 梅尼埃病問答 >> 神經性耳炎與神經性耳

神經性耳炎與神經性耳

神經性耳炎與神經性耳

男 | 0歲

病情描述:

神經性耳炎與神經性耳鳴區別是什麼?神經性耳鳴能治好嗎?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耳鳴患者並不感到干擾或痛苦,不成為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這種耳鳴,不論其輕重都稱為代償性耳鳴.若耳鳴較重又有耳部進行性器質性病變,或耳鳴雖較輕但有明顯的精神因素,則耳鳴會給患者造成嚴重干擾,並成為需要治療的主症,這種耳鳴則稱為失代償性耳鳴.對耳鳴的治療目前仍是一個難題,仍無有效療法.治療原則是消除原發病變,從而消除耳鳴.任何只針對耳鳴症狀而忽視病因的處理,很少能獲得較好的效果.若無法消除耳鳴時,則應盡量使失代償性耳鳴經過治療轉變為代償性耳鳴,以減輕患者的痛苦.1、病因治療若能找到原發病變,並采取特殊治療,則不論主觀性或客觀性耳鳴,均能獲得較好效果.在主觀性耳鳴中,例如非化膿性中耳炎常可在吹張或鼓室穿刺抽液後,耳鳴立刻消失;又如早期噪聲性聾所致耳鳴,一般在脫離噪聲環境後,可獲得緩解或消失.再如不少鼓室腫瘤或腦橋小腦角腫瘤,在切除病變後耳鳴得到緩解或消失.客觀性耳鳴也多在糾正其病因後消失.例如鼓咽管異常開放經保守或手術治療,解除其過度通暢後,耳鳴即可緩解或消失.又如動、靜脈瘘或畸形通過手術糾正後,可使症狀緩解.再如椎動脈交通支病變所致耳鳴,常於切除其交通支和病變後得到消失.不少患者的耳鳴經過治療後效果並不明顯,其主要原因為其致病原因並未真正得到解決.例如在耳硬化症病灶累及骨性耳蝸的病例中,即使镫骨手術使術後聽力有所提高,但耳鳴可繼續存在.又如晚期梅尼埃病經藥物治療後眩暈消失,而耳鳴如舊.因此,只有真正解決了引起耳鳴的原因後,才能獲得滿意效果.2、藥物治療(1)改善耳蝸血供:血液供應不良,例如血管痙攣、血管栓塞等是影響耳蝸功能的常見原因.應用血管擴張劑可改善內耳血液循環,以達到治療內耳疾病,消除或減輕耳鳴的目的.自主神經功能平衡失調可影響耳蝸的血流量,正常耳蝸生理功能有賴於交感神經纖維調節耳蝸的血供來維持.交感神經系統由α和β兩種受體組成.α受體具有興奮作用,引起血管收縮;β受體具有抑制作用,引起血管擴張.臨床上應用β受體興奮劑可引起血管擴張作用,如苄丙酚胺(Arlidie),劑量為6mg,1~3/d,6周為一療程.其副作用有心悸、4肢震顫和神經過敏,必要時可限制劑量,嚴重者應終止給藥.此外,可應用拮抗腎上腺素的藥物,如腦益嗪,劑量為25mg,3/d.除偶有胃腸功能障礙、發疹和嗜眠外,無其他嚴重副作用,一般停藥後即消失.副交感纖維對迷路動脈的支配尚未證實,但臨床上應用類阿托品作用的藥物,如東莨菪鹼或654-2等,能促使副交感神經緊張的松弛,以保持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平衡,改善內耳血液循環.抗組織胺藥有抗膽鹼作用,也可通過自主神經系統起作用.Shulma認為抗組織胺藥可修復受損的血管壁,改善內耳供血,達到治療耳鳴的作用.因此,對某些病例可試用撲爾敏治療,及其他抗組胺藥物治療.其他擴血管藥,如氫麥角鹼(hydergi)對改善老年人腦血供不全有一定作用,亦可用以治療耳鳴,劑量為1mg,每日3次,可根據病情需要繼續治療數周至數月.此藥的副作用有惡心、食欲不振,停藥後即消失.中藥丹參口服或靜脈注射有擴張血管的作用,對迷路動脈也有同樣作用.擴張外周血管的藥物,對迷路動脈不一定有作用,例如動物實驗就證實了煙酸並不能改善耳蝸的血流,僅能擴張皮膚周圍血管.(2)改善內耳組織的能量代謝:3磷酸腺苷和輔酶A等有激活組織呼吸和改善循環系統的作用,對早期耳蝸病變所致耳鳴可以選用,一療程為3~6周.對螺旋器病變已不可逆者則無療效.(3)抗驚厥藥:采用利多卡因治療耳鳴早有報道.普魯卡因、利多卡因等局部麻醉劑對神經軸突的介質傳遞有阻滯作用,使聽覺傳導徑路的異常節律過度活動得到控制,達到治療耳蝸或蝸後病變所致外周或中樞性耳鳴.這類藥物的作用可能是阻滯腦干內的多軸突系統,特別是網狀結構,因此可用來治療耳鳴.常用口服藥有酰胺咪嗪(卡馬西平,tegretol),去氧苯比妥(撲痫酮,mysolie)和鹽酸妥卡因碘(tocoiide).Shea及Meldig等在治療前用利多卡因篩選,若靜脈注射利多卡因後耳鳴好轉,則一般療效較好,若患者對利多卡因反應很小或無反應,則上述抗驚厥藥物療效一般較差或無效.其法為預先測定耳鳴的頻率和響度,然後以利多卡因100mg加入注射用水5ml作靜脈注射,10~30s內注射完畢,觀察耳鳴是否暫時緩解.耳鳴響度降低20%以上者為陽性反應,服藥有效.卡馬西平的開始劑量為100mg,2/d,以後逐周增加劑量,每次增加100mg/d,至耳鳴緩解為度,一般不超過800~1000mg/d.有報道認為其有效率可達80%~90%.此藥副作用,輕者出現頭痛、頭昏、嗜睡、復視、皮疹、共濟失調和胃腸道反應等.一般減少劑量1~2周後均可自行消失,嚴重者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細胞減少或肝功能損害,故長期服用時應定期檢查血象和肝功能.青光眼、心血管疾病、肝膽疾病和老年患者慎用此藥.由於這類藥物的作用是對症治療,停藥後症狀易復發,且有某些副作用,故只在其他治療無效時試用.撲痫酮的效果和前者相似,而副作用較輕,撲痫酮通過肝髒分解成苯乙醛丙2酰胺(pheyl-ethylma-loamide)和苯巴比妥,前者可加強後者的抗痙攣作用.開始劑量是250mg,1/d口服,第2周250mg,2/d.第3周250mg,3/d.以後維持在259mg,4/d.逐漸增加劑量時副作用很少.鹽酸妥卡因碘是利多卡因酰胺的同類藥物,口服半衰期大約11h.開始劑量是200mg,4/d.逐漸增加至600mg,4/d.Shea觀察12例80%~98%耳鳴消失或減輕.一般患者對該藥耐受力較強,用大劑量後常見的副作用有震顫、頭暈、感覺異常、厭食、惡心、嘔吐等,停藥後很快消失,無永久性後患.3、手術療法目前用手術方法治療主觀性,尚無肯定的療效.客觀性耳鳴的某些原因可通過手術進行根治.在主觀性耳鳴中,若原發耳病本身有手術指征時,則可行手術治療,如梅尼埃病引起的耳鳴,可根據不同情況施行內淋巴囊減壓或分流術、交感神經節切除和前庭神經切除等手術.又如,耳硬化症可施手術,術後耳鳴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本身手術指征不強時,則不宜為解決耳鳴而進行手術,其他如鼓索神經切除、鼓室神經叢切除、迷路切除、耳蝸神經切除等手術均被應用於治療耳鳴,但真正能解決耳鳴者為數甚少.5、其他治療方法電刺激療法、催眠療法以及中醫的針刺療法均可用於治療耳鳴,但療效不定.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