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
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耳朵裡面疼痛是中耳炎嗎
1、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發病急,發展快,疼痛劇烈,聽力損失嚴重。化膿期全身反應劇烈。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主要表現為長期的耳內流膿耳聾,可伴有耳鳴。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可分為三種類型。不同的表現如下所示:
單純型 壞死型 膽脂瘤型流膿性質 粘液或粘膿性,不稠,色白或淡黃,臭味不大。 完全膿性,不稠,色黃,有時帶血性,有臭味。 完全膿性,量少,很稠,有痂皮,色黃,臭味極大,似臭雞蛋。
流膿時間 反復發作,間歇性,多在感冒或者進水後發作。 持續性。 持續或間歇,膿很少外流。
其中壞死型和膽脂瘤型若治療不及時,可引起嚴重的顱內外並發症,危及生命如面癱、迷路炎、腦膜炎、硬膜外膿腫、乙狀窦血栓性靜脈炎、腦膿腫等,單純性中耳炎反復治療不愈也易轉變為膽脂瘤型和壞死型。
3、急性和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病情比化膿性中耳炎緩和些,以耳鳴、耳聾及耳阻塞感為主。多為感冒或者飛機起降時沒有做好准備預防工作導致的。
由於小兒表達上的困難,使其中耳炎不易早期發現、早期診斷,中耳炎可能會因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造成聽力的損失,或者引起其它並發症。
中耳炎是我們身邊普遍發生的疾病,小兒也是遭受中耳炎干擾的重要人群,中耳炎雖然發生如此普遍,但是有些
中耳炎的臨床症狀表現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患者要根據自身的症狀來選擇治療,對病情的恢復是很有幫助的,接下來就為大家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