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咽喉部常見疾病 >> 喉炎 >> 喉炎基本常識 >> 診斷咽炎都有哪些方法

診斷咽炎都有哪些方法

朋友們知道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人患有咽炎,那麼大家知道這種症狀對我們的危害是很大的,不過有很多的朋友不知道咽炎的診斷方法有哪些,那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1 咽炎的概況

咽炎主要分為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和萎縮性咽炎。急性咽炎是咽粘膜、粘膜下組織及其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常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於急性鼻炎。多發生於秋冬及冬春之交。

慢性咽炎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組織的慢性炎症,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見於成年人,病程長,症狀頑固,不易治愈。

萎縮性咽炎常由萎縮性鼻炎蔓延而來,病因不明,臨床上很少見。

2 咽炎的病因

2.1 急性咽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 以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者多見,鼻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病毒多通過飛沫和親密接觸而傳染。

(2)細菌感染 以鏈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雙球菌為主,其中以A組乙型鏈球菌引起者症狀較重。若細菌或毒素進入血液,甚至發生遠處器官的化膿性病變,稱急性膿毒性咽炎。

(3)物理化學因素 如高溫、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

2.2 慢性咽炎的病因

(1)局部因素 ①急性咽炎反復發作轉為慢性。 ②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慢性鼻窦炎、鼻咽部炎症等,可因其炎性分泌物經後鼻孔流至咽後壁刺激粘膜,亦可因其使患者長期張口呼吸,引起粘膜過度干燥而導致慢性咽炎。另外,慢性扁桃體炎、齲齒等亦可引起慢性咽炎。③長期煙酒過度,或受粉塵、有害氣體的刺激,均可引起本病。④職業因素(教師、歌唱者等)及體質因素亦可為本病誘因。

(2)全身因素 多種慢性病,如貧血、消化不良、反流性食管炎、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炎症、肝腎疾病等都可引發本病。另外,內分泌紊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維生素缺乏以及免疫功能紊亂等均與本病有關。

2.3 萎縮性咽炎的病因 萎縮性咽炎常由萎縮性鼻炎蔓延而來,病因不明

3 咽炎的臨床表現

急性咽炎起病較急,初起時咽部干燥、灼熱,繼有咽痛,空咽時咽痛往往比進食時更加明顯,疼痛可放射到耳部。全身症狀一般較輕,但因年齡、免疫力以及病毒、細菌毒力之不同而程度不一,嚴重者表現為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和四肢酸痛等。—般病程在l周左右。檢查見口咽及鼻咽粘膜呈急性彌漫性充血,腭弓、懸雍垂水腫,咽後壁淋巴濾泡和咽側索紅腫。細菌感染者,咽後壁淋巴濾泡中央可出現黃白色點狀滲出物。颌下淋巴結腫大,且有壓痛。

慢性咽炎患者咽部可有各種不適感,如異物感、灼熱感、干燥感、癢感、刺激感和輕微的疼痛等。由於咽後壁常有較粘稠的分泌物刺激,常在晨起時出現較頻繁的刺激性咳嗽,嚴重時可引起作嘔,咳嗽時常無分泌物咳出。上述症狀因人而異,輕重不一、往往在用嗓過度、受涼或疲勞時加重。全身症狀一般均不明顯。檢查所見:慢性單純性咽炎可見粘膜彌漫性充血,血管擴張,呈暗紅色,咽後壁常有少許粘稠分泌物附著。懸雍垂增粗,呈蚯蚓狀下垂,有時與舌根接觸。慢性肥厚性咽炎可見粘膜肥厚,彌漫充血。咽後壁有較多顆粒狀隆起的淋巴濾泡,可散在分布或融合成塊。兩側咽側索也有充血肥厚。

萎縮性咽炎患者自覺咽部干燥,有時可咳出帶臭味的痂皮。檢查可見咽粘膜干燥,萎縮變薄,色蒼白且發亮,咽後壁粘膜上常有粘稠的粘液或有臭味的黃褐色痂皮。

4 咽炎的診斷

根據病史、症狀及局部檢查所見,診斷不難。為明確致病菌,可進行咽部細菌培養。急性咽炎應注意是否為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和百日咳等)的前驅症狀或伴發症狀,在兒童患者尤為重要。此外,如在口腔、咽部、扁桃體出現假膜壞死,應行血液檢查,以排除血液病。急性咽炎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氣管支氣管炎及肺炎。若致病菌及其毒素侵入血循環,則可引起急性腎炎、風濕熱、敗血症等全身並發症。

鼻、咽、喉、食管和頸部的早期惡性病變僅有與慢性咽炎相似的症狀,故應應排除這些部位的隱匿性病變,須作全面仔細的檢查,以免誤診。

萎縮性咽炎應注意與干燥綜合征相鑒別,後者除了咽部干燥外,還有口干、眼干以及結締組織疾病,血清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通過上述介紹,想必大家已經了解了對咽炎的診斷了吧。希望會給各位患者帶來有利的幫助,當發現身體有不適的時候,就應該及時的去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以免耽擱了病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孕婦出現咽炎怎麼辦

孕婦發生任何疾病問題都需要小心,不能隨意用藥隨便治療,才不會給孩子帶來危害,咽炎就是孕婦容易出現的

年輕人怎麼預防慢性咽炎

咽炎一種常見的疾病,雖然不是什麼大病,但是當在患有咽炎的時候,患者如果不及時的治療,時間久了是會轉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