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掏耳朵有講究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耳朵發癢,家長總是習慣於掏耳朵。有的幼兒園老師也喜歡給孩子掏耳朵,她們常用細發夾、耳勺之類未經消毒的器械或讓小朋友的小手指甲去掏耳朵,結果常引起耳道紅腫、疼痛甚至發炎,嚴重者導致耳聾。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膚鱗狀細胞或基層細胞增殖,誘發外耳道乳頭狀瘤,同時,還容易將霉菌帶進外耳道,使耳道奇癢難忍。如果霉菌生長在鼓膜上,那麼就可能出現聽力減退及耳鳴現象。這是因為,我們人體的外耳道皮膚比較薄,與軟骨膜連接比較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鼓膜是一層約"0 . 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銳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會將鼓膜刺傷甚至穿孔,嚴重的會造成耳聾。耵聍是外耳道內皮脂腺分泌的蠟狀物質,對外耳道皮膚有一定保護作用,比如有濕潤耳內細毛和防止昆蟲等異物進入耳內的作用。當耳朵發癢時,可能是由於皮膚濕疹、霉菌感染、刺激或耳道進水沒干時,或耵聍過多堵塞外耳道影響聽力,才會導致耳道發癢。所以,耳屎或耵聍過多就應該把它掏出來,這是正確的。但是操作方法要得當,決不能用堅硬的東西去掏耳朵。最好的辦法是用干淨的棉花簽伸進去卷幾下,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耳屎太多難以掏出,可到醫院請醫生處理。

  由於外耳道與下颌關節相連接,吃東西或說話時,耳道內的片狀耵聍便會慢慢松動而不知不覺地被排除,因此,耳朵發癢,也不要經常掏。如果耳屎太多,掏耳朵用力不當,最容易造成外耳道損傷感染而成紅腫,引起耳部疼痛,嚴重者可致聽力減退。常掏耳朵還可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於細菌生長,導致耳道內奇癢、流黃水。最為嚴重的是,掏耳朵可引起化膿性中耳炎,若進一步嚴重感染,可並發細菌性腦膜炎、敗血病而危及生命。外耳道皮膚長期慢性充血,還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會更多。有的孩子耳道內的耳屎與眾不同,是棕褐色硬塊,緊緊堵塞在耳道內,觸之則痛,有礙聽力,這種現象叫耵聍栓堵塞。由於耵聍分泌過多或外耳道有些狹窄,平時耵聍不易排出,逐漸堆積而成。耵聍栓堵塞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硬,有時可致外耳道變形,如耵聍堵塞壓迫鼓膜又可引起耳痛、耳鳴,甚至眩暈。一旦耳內進水,堅硬的耵聍被潮化膨脹,會刺激外耳道皮膚,易引起外耳道炎。此時,不能隨便掏小孩的耳朵,而應去醫院。最好的方法是,用耵聍軟化劑滴耳,待耵聍稍軟後再用特制耵聍鉤輕輕取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勿給寶寶掏耳朵

  在正常情況下,干的耵聍而形成的小塊耳屎,可隨著開口說話、咀嚼以及頭部的活動而自行

節假日喧鬧 請勿忘記保護好聽力

  春節是一年中最喜慶的日子。可對年輕的阿林來說,春節帶來的卻是痛苦的回憶。去年這個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