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用藥不當小心變聾兒

用藥不當小心變聾兒

  今年春節,哈市劉女士半年多沒見到的孫兒回來了,高興之余,劉女士用嘴親了孫子大耳朵一口,沒想到給孫子親哭了。小孫子喊著耳朵疼,嗡嗡響。過了幾天,孩子還是吵著耳朵疼,後在哈市兒童醫院診斷為耳膜受損,聽力下降。

  哈市兒童醫院聽力障礙診治科主任雲中燕介紹,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也並不少見,當耳朵受了強大聲音刺激,不僅鼓膜穿孔,有的還會造成聽骨鏈也被“震斷”,所以對於兒童來說,經常玩鬧對著耳朵大喊大叫都是會損傷聽力甚至造成傷害的。

  耳部常見病有中耳炎,俗稱“生耳底子”。特別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在臨床上更為常見,多由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延誤診治或治療不當轉化而來,也常由鼻、咽部慢性病灶,如鼻窦炎鼻息肉等引起。耳悶耳痛、耳朵流膿、耳鳴等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

  雲中燕說,從最近幾年接診的聽力障礙患者中發現,不少病患都是因鼻炎,鼻窦炎引發聽力障礙。由於北方空氣干燥、寒冷,人們鼻腔黏膜干燥,導致黏膜充血腫脹,會延伸到咽喉,使咽扁桃體充血腫脹增生,堵塞咽鼓管咽口,使中耳腔的空氣由於不能和外界交換,導致傳導性耳聾,臨床表現耳堵塞感。

  濫用藥當心傷耳朵

  對於兒童來說,更應引起注意的則是藥物中毒性耳聾,尤其是一些老人,千萬別亂給孩子吃藥。藥物中毒性耳聾主要表現為聽覺系統慢性中毒,以耳聾、耳鳴為主,一旦發生則可能永久損傷孩子的聽力。

  雲中燕說,藥物中毒性耳聾多在用藥後1-2周出現,對於兒童來說,早期的症狀不太容易識別,中毒具有很大的隱蔽性,有時孩子都變啞了,家長還不知是耳聾引起的。

  兒童藥物性耳聾常為雙側性、永久性損害。特別是幼兒,由於不會訴說或表達不准確,待家長發現時,語言發育已經受損害,不僅致聾而且致啞,贻誤了治療時機。目前醫學上發現的能引起耳聾的藥物有60多種,主要有氨基糖甙類抗菌素: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其次,非氨基糖甙類抗菌素:氯霉素、紫霉素、紅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藥物性耳聾。

  另外,藥物性耳聾還與用藥總量、療程長短有密切關系。靜脈給藥危害性較大,口服相對安全。兩種或多種耳毒性藥物聯合應用時,發生損害的幾率增高。

  鏈接 日常聽力保健注意三點

  避噪音:人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輛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音,會使原本開始衰退的聽覺更容易疲勞,聽力急劇減退,甚至引發噪音性耳聾。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干擾,是老年人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

  戒挖掏:經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傷耳道,引起感染、發炎,還可能弄壞耳膜。耳道奇癢難受時,可以用棉簽沾少許酒精或甘油輕擦耳道,亦可內服維生素B、維生素C和魚肝油。

  慎用藥:盡量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應用這些藥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損害聽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掏耳朵乃惡習 對耳朵大有損傷

  很多人都為了舒服就自己或和別人互相掏耳朵,看起來好像很衛生,可是卻會一不小心傷了

超過35歲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沒想到,一段音頻竟成了檢驗年齡的“最殘酷”的工具!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