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發現聽力沒有以前利索,或者耳朵悶堵聽話不清的情況,我不敢到醫院去看,害怕檢查出哪裡有問題,雖然也知道了症結心情才能放輕松,但是得知患病心情總是不會輕松的。”日前,因聽力差、聽語不清到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接受聽力檢查的鄭澤(化名)說。
他說,1989年右耳有出血現象,治療後聽力就不太好,聽聲音不清晰;左耳在01年時,開始耳鳴,卻一直沒有到醫院進行任何檢查、治療,家裡人勸說也不起作用,心情變得很差。原以為這些病“忍忍就好”,就像感冒,沒想到時隔十年後,耳朵就快聾了,提到耳疾,患者歎氣地搖搖頭。
最近一段時間,到醫院進行聽力檢查的人增多,不少人因為聽力沒有以前利索,或者耳朵悶堵聽語不清到院檢查。“出現中年人集中到院檢查聽力的現象,這在武警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來說比較少有,年齡層主要集中在48-64歲,他們稱自己的年齡不算太老,耳朵就聽不清了,感到很難過。”武警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聽力測聽師李玉婷醫師說道。
從聽力檢查情況看,長期患耳疾,特別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未治愈者,聽力情況很糟糕,患病側聽力多為重度耳聾;有的患者反映受耳鳴困擾,而聽力檢查屬於正常聽阈值。“耳鳴發生的病因比較復雜,這種情況多於患者精神心理狀態有關,當休息充分、飲食清淡、精神愉悅等情況下,耳鳴減輕或者沒有耳鳴發生。另外有一些人耳鳴比較嚴重,工作、生活大受影響,心情變糟糕,耳鳴又會因此而加重。對此,武警醫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董玉禮教授說道,用耳鳴分類主客觀性方式給患者講解耳鳴病因、治療及預防的知識以及轉移患者對耳鳴注意力的方法,患者多表示理解耳鳴為什麼特難治了,不是打針、吃藥、治療就一定能治愈。
董玉禮教授介紹,在與患者交談中發現,身患疾病拖延不治,長期忍受疾病困擾,是其中一個帶有普遍性和緊迫性的問題,被很多患者所提及。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在疾病的認知、日常保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中大多數都是由於自身害怕承受疾病的壓力,拖延不治造成的。中年人群是家裡的頂梁柱,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很少向家人坦承身體不適,扛通常是他們對待疾病的方式。
江宏(化名)四川人,32歲,在廣州務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左耳重度耳聾,需進行手術治療。他的兒子正在家鄉上小學,一年到頭就是春節回家一趟,他對待疾病方法要麼是不當回事,要麼是用土方或偏方,實在頂不住才到醫院。他說,有段時間耳朵流膿,就用耳散,後來就覺得耳朵特別堵,別人說什麼,只能聽到耳邊有聲音,聽不清楚別人在說什麼。
“沒有到醫院進行檢查,就自行用藥是不可能治好疾病的,建議首先要充分認知疾病,包括病因、並發症、治療,可以樹立患者對疾病治療的信心。這其中可以通過書籍、網絡或醫生講解來知曉。”董玉禮教授說道。
患者耐心地聽著,不時點著頭,“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及時到醫院檢查,早知道早治療,治療相對容易簡單,等到加重才治療,治療難度大,費用也相對高。按照醫生說的方法正確擤鼻涕、加強身體鍛煉。”江宏說。
那麼,耳朵作為機體生理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器官,耳聾一旦發生,給人們造成極大的、甚至終身痛苦。為此,董玉禮教授建議,平時注意耳的保健,對預防耳病的發生從而保持正常的聽力,具有重要意義。
董玉禮教授給出了五點建議。一是糾正挖耳的不良習慣;二是遇到蚊子、蒼蠅、臭蟲、螞蟻、小甲蟲、小蟑螂之類的飛蟲入耳,用酒或油滴入耳內將小蟲迅速淹斃或殺死;三是正確的掌握擤鼻涕的方法,同時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急性感染,以及慢性鼻炎、鼻窦炎、腺樣體肥大和慢性扁桃體炎等,以減少中耳感染的機會,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四是自行買藥使用時,留意說明書,若是耳毒性藥物,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服用;五是預防老年聾,采取一些措施,延緩聽覺系統衰老的過程。如注意飲食,適當減少脂類食物,戒煙戒酒,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避免接觸強噪聲,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心情舒暢,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我國有兩千余萬名聾啞人 據初步統計,我國有2780萬名聾啞患者,其中300多
寶寶患外耳濕疹怎麼辦外耳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好發於嬰幼兒。其病因和發病機理可能與變態反應、精神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