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療法又叫精神療法,與化學、天然藥物及物理治療不同,是醫生與病人交往接觸過程中,醫生通過語言來影響病人的心理活動的一種方法。
心理治療是醫生通過語言、表情、動作、姿勢、態度和行為向患者施加心理上的影響,解決心理上的矛盾,達到治療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
翻開中國古代醫家的醫著,中醫先哲們從整體宏觀的角度探討了“形神”即心身間的生理病理關系,構築起樸素的心身醫學體系。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髒腑藏神”、“七情內傷”的理論和本土化的“情志相勝”的操作技術,留下了耐人尋味的經典醫案。與現代心理治療的一些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康樂公(陶弘景)精於中醫的心理治療,他在發揮《本草經集注》中情態相勝的理論時說:“悲可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懼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慮彼志此之言奪之。凡此五者,必詭詐谲怪,無所不至,然後可以動人耳目,易人聽視。”
由於耳鳴患者因病情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造成心理失衡,常緊張恐懼,煩躁,急於求成,消極悲觀,不僅不利於耳鳴的治療,而且還有可能向更嚴重的程度發展。所以“安神清鳴心理療法”尤為重要。
“安神清鳴心理療法”主要是向患者宣傳有關方面的知識;讓患者了解有關治療方案、措施、目的、用藥中可能遇到的情況;讓患者掌握治療進展,感受自身恢復情況,知道治療進展,親眼目睹自己的病情逐漸恢復。從而讓患者認識耳鳴的發展與情緒有關,克服心理障礙,幫助患者建立信心,積極接受治療,從而達到及早康復的目的。
能夠導致耳鳴的因素有兩種,一種是聽覺器官疾病因素,另一種是非聽覺器官因素,前一種為主要的因素
發生耳鳴的原因是什麼呢聽覺是人體的三大感覺之一,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當中充當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耳鳴的存在卻極大的影響了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