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關於治療 >> 治療中耳炎的方法及耳聾、耳鳴的補充方法

治療中耳炎的方法及耳聾、耳鳴的補充方法

  治療中耳炎的方法及耳聾、耳鳴的補充方法

  一,治療中耳炎的簡便方法:

  1、把洋蔥切成絲,放進耳朵裡。

  2、用醋泡蒜片(具體制作方法往前翻看)的汁浸棉球放進耳朵裡。

  3、把六神丸碾碎,吹進耳朵裡。

  這三種方法簡單、方便,材料容易找,效果也很好。

治療中耳炎的方法及耳聾、耳鳴的補充方法

  二、治療中耳炎的其它方法:

  一般輕微的中耳炎采用上述三種方法中的任何一種方法都可以,病情嚴重者,再考慮配合下列方法:

  1,枯礬冰片雙氧水方:

  枯礬,冰片。先用雙氧水清洗耳道,再將枯礬、冰片以1:1的比例研末,吹入耳道。早晚各1次,每次3克。有消腫,止痛的功效。

  2,蜈蚣香油方:

  干蜈蚣1條,冰片3克,香油50毫升。將干蜈蚣放在香油內,小火熬制。油晾涼,蜈蚣過濾出來,放入冰片。先用雙氧水清洗耳道,後把油滴入耳道即可,有息風止痙、攻毒散結、通絡止痛的功效。

  3,冰片核桃方:

  冰片適量,核桃5-6個。把冰片研粉,與核桃油(碾碎、用紗布擠出油)兩者調勻,滴到耳朵裡3-5滴。有消腫止痛的功效。

  4,雙料喉風散:

  雙料喉風散吹至耳道裡。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耳道流膿,耳部發癢等症。

  5,黃連泡白酒方:

  黃連1小塊,高度白酒。把1小塊黃連泡高度白酒2小時,黃連拿出,用火燒酒。火滅後用雙氧水先清洗耳道,再把酒滴進耳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6,人乳滴耳:

  人乳滴入耳朵內,待1~2分鐘後將奶水倒出,1日可滴3~4次,幾次可見效。

  7,馬錢子麻油:

  馬錢子6克,焙黃,去皮,放入鍋內,用麻油煎至漂起為度,去馬錢子,留油備用。使用時,先將耳內膿垢洗去,再滴入藥油2滴,早、中、晚各1次。此方具有止痛消腫、散血祛熱的功效。

  8,生地根汁:

  鮮生地根適量,洗淨,研爛,取汁。使用前,先將外耳道積膿洗淨,滴入藥汁2~3滴,1日2~3次。此方對急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

  9,冰片芭蕉水:

  將芭蕉樹干用刀砍破,用玻璃桿收集芭蕉水,加入少量冰片備用。使用前,先將外耳道積膿洗淨,再將藥滴入耳內,1日2~3次,1次l~2滴。此方對慢性中耳炎有一定療效。

  10,金絲荷葉汁:

  取金絲荷葉(也稱旱荷花)的葉4~5片,洗淨控干水後放在干淨容器內,加入少許冰片,碾碎擠汁,每次用吸管吸汁滴入患耳1~2滴即可。

  11,鮮桑葉汁:

  鮮桑葉適量,洗淨,研爛,取汁,滴入耳內。1次1~2滴,1日3次。此方可治療中耳炎,症見耳痛,耳腫流膿等。

  12,五倍子末:

  五倍子適量,放入鍋內,炒黃,搗碎,用脫脂棉蘸藥末塗於患處,即可見效。

  13,泥鳅末:

  泥鳅2條,洗淨,放入缽內搗爛,敷在耳朵周圍,1日換1次。此方具有消炎散腫的功效,對急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

  14,雞苦膽:

  取一只活雞,取其苦膽,然後滴入患耳中,3滴即可,每天一次可好轉。此方對化膿性中耳炎效果較好。

  15,韭菜汁滴耳:

  韭菜適量,洗淨,搗爛,取汁。用滴管將韭菜汁吸入管內,滴入耳內,早、中、晚各1次。此方具有殺菌排膿的功效,可治療慢性中耳炎。

  16,田螺體液:

  把活田螺放在清水中曬太陽,田螺肉體便伸出螺殼。這時立刻用針刺入田螺肉中,使它不能縮回殼內。從水中挑出田螺,將一小捏冰片(中藥店有售)撒在田螺肉上立刻抽針。不久田螺會流出體液,將其體液滴入耳道內,幾次即可好轉。

  17,核桃油:

  核桃1個,打爛,取油。使用時,用消毒棉簽蘸核桃油搽耳內患部,1日2~3次。此方具有祛瘀活血、潤燥散結的功效,可治療慢性中耳炎。

  18,蘆荟汁:

  蘆荟汁適量,用脫脂棉球蘸少許,均勻塗在患處,1日塗3~5次。此方對化膿性中耳炎有較好的療效。

  19,石榴花冰片:

  石榴花30克,焙干,搗碎,加少許冰片調勻,每次吹3克入耳內。此方具有散郁火、通竅、消腫止痛的功效。

  20,杏仁蔥汁丸:

  杏仁10克,放入鍋內炒黑,搗碎,入瓶備用。以蔥汁調杏仁末為丸,用脫脂棉包,堵塞耳孔。

  21,把蚯蚓洗干淨,用白糖水浸泡兩個小時以上,然後把汁滴進耳朵裡。

  以上方法可以同時采用2-3種,最好間隔4個小時以上。

  三、治療中耳炎及耳聾、耳鳴的穴位:

  中耳炎嚴重者會導致聽力減退、耳痛、耳鳴等症狀,除了上述消除炎症的外用方法外,還需要采用艾灸或穴位按摩方法徹底改善,具體穴位有:

  1、聽宮穴(耳門穴、聽會穴):

  這三個穴位是治療各種耳疾的常用穴,位置相鄰,做艾灸時可以一起做。

  2、翳風穴:

  這也是治療耳鳴、耳聾的重要穴位。

  3、外關穴:

  外關穴與內關穴相對應,一個在手臂的內側,一個在外側。外關穴有清熱解毒、通經絡、治療耳鳴、頭痛等功效。

  4、合谷穴:

  合谷穴前面講過多次,頭面合谷收,合谷穴是治療各種頭面部疾病的全能穴。

  前面《既可以補腎、又可以治療耳鳴耳聾的方法》中介紹的方法同樣適用。

  四、治療耳聾、耳鳴的食療方法:

  1、蜂蜜泡桑葚:

  桑葚主治腎陰虛,用桑葚泡蜂蜜也有輔助治療耳聾、耳鳴的功效,蜂蜜沒過桑葚即可,泡兩天就可以吃了,最好加到溫水或稀飯裡喝下去。如果是陽虛的人可以加些生姜(姜皮性寒,應去掉)。

  2、黑木耳瘦肉湯:

  黑木耳30克,瘦肉100克。把瘦肉切丁,黑木耳洗淨,加適量生姜,文火煮30分鐘後,加鹽服用,由於加生姜,最好上午服用。

  3、黃酒炖烏雞:

  小的雄烏雞一只,黃酒一公斤。把烏雞內髒掏空,再加黃酒文火炖爛,然後加鹽,肉湯一起服用。

  由於現在的籠養雞大多數都是含有激素的飼料喂養的,如果買不到真正的土雞,這個方法不建議用。

  食療要因人而異,對於頑固性耳聾、耳鳴還是應該以穴療為主、多種方法並用。

  五、治療耳鳴、耳聾的外用中藥方法:

  是藥三分毒,對於急性或重症可以短時期吃些中藥,長期吃中藥必然傷肝、傷脾,所以,一般慢性病盡量采用改變不良習慣的無療、快樂享受的樂療、具有雙向調節作用的穴療以及幾乎沒有副作用的食療。

  為了避免吃中藥傷肝、傷脾,可以把中藥外用,例如,用中藥泡腳、敷穴位,或者用中藥做成藥枕、鞋墊,也可以做成藥袋綁在肚臍、後腰等部位,由於長時間、多部位刺激身體的多個穴位,外用不比吃藥的效果差,而且外用可以用很久再換,也相對經濟一些,最重要的是不會傷肝、傷脾,有的中藥也傷腎。

  桑葚、何首烏尤其石菖蒲是治療耳鳴、耳聾的主要中藥,可以搭配一些其它中藥,做成藥枕,推薦配方如下:

  石菖蒲1000克,桑葚、何首烏各500克,女貞子、巴戟天、杜仲、山茱萸、丹皮、藿香、酸棗仁、決明子各200克,干地黃、黃精、山藥、茯苓、葛根、夏估草、薄荷、零零草各100克。

  石菖蒲、桑葚、何首烏是主料,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適當搭配其它輔助藥物,適當增加幾味芳香類中藥,避免開始階段刺鼻不適應。總量控制在4200-4500克之間,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

  可以把做藥枕的配料按比例縮量到二十分之一做成藥袋敷肚臍和後腰等部位,也可以用紗布包好縫在帽子裡冬天戴,還可以縮量到三十分之一泡腳或五十分之一做成鞋墊。具體比例根據自己情況靈活掌握。

  特別說明,上述配方僅限於藥枕等外用,如果喝中藥,需要請中醫師對配方做適量調整,例如比較粘的干地黃和黃精等藥材不宜在藥枕中占的比例太大,吃中藥則可以增加比例,但是比較嚴重傷肝的何首烏比例則應該減小,還有薄荷、零零草等芳香類藥材可以去掉,各種藥的劑量也要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不過,不是特別嚴重的疾病不建議吃中藥。

  總之,改變不良習慣尤其是“好”習慣的無療是治病的上上策,快樂享受的樂療是上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並且適合所有人的穴療是中策,因人而異的食療是下策,是藥三分毒的吃中藥是下下策,治標不治本並且有七分毒的西藥是害人之策,把吃中藥改為多種方法外用就可以把中藥的副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如何治療外耳道疖?

如何治療外耳道疖?  外耳道疖是外耳道軟骨段皮膚的局限性急性化膿性炎症。致病菌多為葡萄球菌侵入毛囊、皮胳腺所致,

中耳炎患者治療過程要注意什麼

中耳炎患者在生活中應改掉不利於疾病康復的習慣,並培養好習慣,中耳炎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