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患者以往的病史,臨床表現和體征,診斷分泌性中耳炎一般不難,必要時可通過無菌操作下進行診斷性鼓膜穿刺抽液確診。那麼,慢性中耳炎檢查方法有哪些?
慢性中耳炎檢查方法有哪些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診斷中應與以下疾病進行鑒別:
中耳癌
患者大多在40歲以上,常有長時間耳流膿病史,且流出為血性黏膿,往往伴有耳鳴、聽力減退和耳痛。當面神經受累時,患者可有同側舌前1/3味覺喪失和同側外周性面癱症狀,還有人出現頭痛或眩暈。晚期患者可出現頸淋巴結腫大。腫瘤向周圍侵犯可影響腮腺區、外展神經、滑車神經、迷走神經、颞颌關節、舌下神經或副神經,並產生相應的症狀。耳鏡檢查可發現外耳道或鼓室內有息肉和肉芽樣新生物,碰觸後易出血。經病理活檢可確診中耳癌。
結核性中耳炎
患者起病較隱匿,多繼發於肺部或身體其他部位的結核灶。當鼓膜未受浸潤時,可出現鼓膜增厚;鼓膜破壞時,可出現鼓膜穿孔,且逐漸擴大或呈演變為多發性穿孔。鼓室內分泌物呈漿液狀,可有灰白色肉芽。患者聽力減退比化膿性中耳炎更明顯,發展更快。通過中耳分泌物塗片或培養可發現結核桿菌或肉芽組織,檢查有典型的結核性病理改變時可以確診。
梅毒性中耳炎
早期症狀與分泌性中耳炎相似,患者繼發感染時可感到輕度耳痛或出現鼓膜穿孔,還可有持續性耳漏和臭味,伴有耳聾、耳鳴症狀。化驗血清反應為陽性,當分泌物塗片內發現梅毒螺旋體或通過活組織檢查可以確診。
慢性中耳炎檢查方法有哪些
鼻咽部腫瘤:對頑固性單側分泌性中耳炎成人患者,應詳細詢問其與鼻咽部腫瘤有關的病史,要特別警惕鼻咽癌的可能。所以細致檢查鼻咽部應該建議作為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規檢查。
前庭外淋巴漏:患者大多有中耳損傷史或镫骨手術史,往往伴有眩暈症狀。必要時應抽出中耳積液進行化驗,通過明確液體性質而確診前庭外淋巴漏。
腦脊液耳漏:患者因颞骨骨折或顱底骨折伴有腦脊液漏,但鼓膜無損害,因為腦脊液聚積在鼓室內,所以產生類似分泌性中耳炎的臨床症狀。明確的頭部外傷史、颞骨X線、颞骨骨折的陽性體征、CT檢查和中耳積液化驗結果均有助於確診。
粘連性中耳炎:症狀與分泌性中耳炎相似,但病史一般較長,聽力損失較重且咽鼓管吹張沒有改善,鼓膜緊張部萎縮並與聽骨鏈、鼓室內壁粘連。鼓膜像和CT檢查無鼓室積液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