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避免或去除誘發因素改善工作條件和環境,掌握生活節奏,穩定情緒,不要過度疲勞與緊張。對患者實施必要的心理治療或暗示性語言,有時也會收到明顯效果。由內分泌因素引起者,應視情況請內分泌科醫師協助治療。
(二)藥物治療應視病情變化,適時選擇藥物。
1.鼻減充血劑對以鼻塞為主要症狀者可選用。但在應用時要注意藥物性鼻炎的發生。可采取間斷性或交替性給藥。三磷酸腺苷鈉(ATP)每次40mg,每日3次,對緩解鼻塞有顯著療效。最近有人證實ATP可能為另一種擬交感藥。
2.抗組織胺藥不少非免疫性因素可引起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故抗組胺藥對不少病例仍有較好療效,對鼻癢和噴嚏症狀明顯者,可首先選用。
3.抗膽鹼藥適用於以鼻溢為主要症狀的患者。溴化異丙托品(iparatropiumbromide)氣霧劑,每鼻孔80μg,一日4次,可有效地控制鼻溢。
4.腎上腺皮質激素皮質激素在細胞內外各水平上發揮非特異性抗炎作用,故對血管運動性鼻炎的一些噴嚏症狀明顯、水樣鼻涕較多且鼻粘膜水腫明顯的病例,有顯著療效。
(三)外科治療出現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考慮外科治療:
①經保守治療1年以上症狀不能控制且有加重趨勢;
②鼻內結構解剖畸形明顯影響通氣或鼻窦引流;
③不可逆病變組織如鼻粘膜增殖性改變或較大息肉。

1.解剖畸形的矯正能加重血管運動性鼻炎症狀的鼻內結構畸形主要是鼻中隔偏曲,重者常與鼻甲接觸甚至抵壓之。這樣長久形成的刺激不僅可加重局部炎症反應,而且常常引起頭痛。鼻內孔狹小也是一種常見的解剖畸形,主要引起鼻塞。鼻內孔狹小常由鼻外側軟骨下塌引起。由鼻內解剖畸形引起的鼻部症狀,有人稱之為結構性鼻炎。上述畸形早期矯正可明顯減輕症狀,甚至可以治愈。
2.不可逆變組織的切除明顯引起鼻塞的增生肥厚鼻甲,鼻粘膜長期水腫形成的鼻息肉,均應及時切除。
3.降低鼻內神經興奮性切斷副交感神經纖維對鼻腔的支配,以降低其興奮性。這類手術有:
(1)巖淺大神經切斷術Ziegelman(1934)首次倡導用該手術治療血管運動性鼻炎。中國樊忠(1987)以該手術治療11例血管運動性鼻炎,均有顯著近期和遠期療效。但因手術需要開顱實施,一般患者不易接受。
(2)翼管神經切斷術翼管神經內含進入鼻腔的副交感神經纖維。此法適用於兼患鼻息肉的患者。
以上是對血管運動性鼻炎有療效的方法,由於這種鼻炎比較特殊,不是由與病毒等感染而來,也不是由於對某些過敏原過敏所致,所以,大眾在治療時要謹遵醫生的建議,不要擅自采用偏方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