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病因症狀 >> 過敏性鼻炎的病因病理及針刀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病因病理及針刀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病因病理及針刀治療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變應性疾病,並可引起多種並發症。另有一型由非特異性的刺激所誘發、無特異性變應原參加、不是免疫反應過程,但臨床表現與上述兩型變應性鼻炎相似,稱血管運動性鼻炎或稱神經反射性鼻炎,刺激可來自體外(物理、化學方面),或來自體內(內分泌、精神方面),故有人看作是變應性鼻炎近年來我們依據針刀醫學原理為指導,以頸枕部軟組織為治療部位,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顯著。針刀頸枕部松解治療過敏性鼻炎,操作簡單(微觀解剖熟知情況下)。一般5-7天治療1次即可。

過敏性鼻炎的病因病理及針刀治療

  作用機理

  從解剖生理學來看,鼻部血管舒縮功能由植物神經支配,交感神經來自頸內動脈上的交感神經叢及巖深神經;副交感神經來自面神經分支巖淺大神經,兩者合成翼管神經至蝶腭神經節,節後分為鼻後上神經分布於中鼻甲以上鼻腔外側後部、後篩窦、蝶窦,鼻頂及中隔;腭神經穿翼腭管分布於中鼻道、下鼻甲及下鼻道。頸上交感神經節是頸部最大的交感神經節,長約15-55mm,上極達顱底,由深筋膜附著於C1-4(C2-3為主)橫突前方,與橫突間隔有頸長肌及筋膜。頸內動脈叢起於頸上節的上端,是頸上節的最大分支,隨動脈走行而同時分布於各器官。迷走神經頭部分支與頸上交感節有交通支,位於頸上節與頸靜脈神經節之間。另一交通支與C1-2神經發生一小支至結狀神經節,再經血管的神經包括傳入神經和傳出神經。傳出神經有血管收縮和舒張纖維,收縮纖維屬交感神經,舒張纖維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傳入纖維是腦、脊神經節發出的纖維,混合於腦、脊神經或植物神經的分支中,隨之到達血管。

  當上位頸椎(C1-4)周圍的肌肉、筋膜、腱膜、韌帶等軟組織,由於急性損傷或慢性勞損發生上段頸椎錯位時,即可導致頸枕部軟組織動態平衡失調。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損傷有一個特點,往往不被臨床所重視,那就是肌肉筋膜等軟組織損傷所致的“台布效應”,即在一點施力(損傷點)可以引起施力(損傷點)遠端筋膜等組織的牽拉,這樣就有可能造成此處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損傷,而引起彼處的筋膜等組織受到牽拉,從而使非損傷部位的神經、血管遭受牽拉或卡壓,極易牽張或因肌肉、筋膜、腱膜、韌帶的緊張而壓迫傷及頸上交感節或顱底(莖乳孔)的軟組織,引起交感神經纖維或副交感神經纖維的刺激或壓迫而出現物理刺激性的神經興奮或抑制,使所支配的器官機能發生障礙。若這種物理性刺激未能及時消除,關節錯位的創傷將引起創傷性炎症而成為無菌性炎症水腫,此時神經受繼發性炎症影響將持續較長時間功能失調。不少上位頸椎失穩患者伴發過敏性病症,尤以過敏性鼻炎多見。當其損傷的肌肉、筋膜、腱膜、韌帶等軟組織損傷得以治愈、頸椎失穩得以調整,頸部軟組織動態平衡得以恢復後,過敏性鼻炎亦隨之而愈。

  針刀治療

  高靠背椅反坐、或俯臥位,屈頸位,患者額頭放到經改裝後的高靠背椅的椅背平台上,使頸部充分暴露。

  枕部治療點定點

  一般在枕外隆凸旁開1.5-4cm之間,淺層為斜方肌、頭半棘肌,深層為頭後小直肌,頭後大直肌、頭上斜肌的止點,在上述范圍內常可觸摸到壓痛、結節、條索等陽性反應點,有的患者只有壓硬感。

  定點原則:根據觸診時的壓痛、壓硬、結節、腫脹。

  進針方向: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體與頸部皮膚約成30°。刺向顱底的底枕鱗部(上、下項線間的中內2/3部為多)。

  注意:顱底不是一致的,如胖瘦、個體發育不同、顱底角度的不同,故進針刀角度和進針深度也不是相同的,初學者應摸索進針刀。

  頸部治療點:C2棘突點

  定點:在C2棘突兩側進針刀,一般棘突兩側治療點距離後正中線旁開1.5-2cm。

  定點原則:根據觸診時的壓痛、壓硬、結節、腫脹。

  進針方向: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體與後正中矢狀面約成45°。

  注意:C2棘突多有偏歪,針刀治療時應根據C2棘突具體情況綜合分析,C2棘突是力的交會點,棘突兩側是頭後大直肌及頭下斜肌的起點,棘突分叉部是頸半棘的附著點,這個部位掌握好能夠治療頸椎病、頭、面、五官病症乃至某些疑難病症。

  頸部治療點:關節突關節點

  定點:後正中線旁開2.5-3cm。

  定點原則:根據觸診時的壓痛、壓硬、結節、腫脹的關節突關節。

  進針方向:刀口線與人體縱軸平行,針體與後正中矢狀面約成45°。

  注意:應嚴格選擇施術范圍、進針角度及進針深度,因患者胖瘦不同,有時4號針刀不能到達骨面,治療效果同樣理想。故治療時不必強求到骨面。

  肩胛內上角點(不是絕對選點)

  定點:肩胛內上角。

  定點原則:根據觸診時的壓痛、壓硬、結節、腫脹。

  進針方向:刀口線與人體頸部縱軸約成45°,針體與刺入部位皮膚垂直。

  注意:此部位原則上針刀不離開骨面,肩胛提肌深面有頸橫動脈經過。以上治療點的進針刀深度及松解程度:快速刺入皮膚,分層緩慢松解、剝離,進針深度因人而異。根據針下感覺來掌握針刀松解、剝離的深度,多可到骨面,松解剝離時常可根據針刀下松解聲音判斷松解、剝離情況,正常組織無聲音或聲音很小,粘連、疤痕等病變組織即纖維化程度較高的病變組織,松解、剝離時聲大、音高。一般性治療時松解2-3刀即可;如果針刀下感覺到有緊澀、堅硬感且松解剝離聲大、音高時,可多松解幾刀。

  鼻根部治療點

  定點:雙內眼角至鼻骨末端連線的中點,用指從鼻根向鼻尖方向滑行的軟硬結合部即為鼻骨末端。

  定點原則:該部位皮下即是骨膜組織,按壓該部位時患者有舒適感。

  進針方向:向對側鼻翼方向斜刺。

  注意:刺入時針刺方向只有向下才有意義。進針刀深度及松解程度:無松解條件,至骨面刺激即可。以出眼淚或眼內濕潤為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揪出兒童鼻窦炎的根本原因

1.全身抵抗力降低:如過度疲勞、受涼受濕、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以及生活環境不良所致。  2.變態反應體質:全身

中老年人走路不穩查看耳朵

當我們坐在跷跷板或者秋千上閉上眼睛後,依然能感覺到身體的大概位置,這就是內耳的前庭器官起了作用,當耳朵出了問題,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