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炎症主要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非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葡萄球菌、流行性感冒桿菌及病毒均可致病。在嬰幼兒,常為某些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猩紅熱、流感、風疹等的前驅症狀或並發症狀。在成人及較大兒童,常繼發於急性鼻炎、鼻窦炎及扁桃體炎。此病經飛沫傳染,食物或直接接觸亦可感染。以秋、冬、春三季為多見,當全身抵抗力減弱時,易患此病。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咽部檢查所見,此病易診斷,但應注意與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或並發症狀相區別,尤其是小兒更為重要,此外,尚需與血液病性咽峽炎相鑒別,此病情之輕重與多種因素有關,若為毒力強的細菌感染,其周圍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分類很高,其全身症狀表現嚴重,為明確致病菌,常采用咽拭子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此病進行抗體測定及機體免疫功能測定亦非常重要。
咽粘膜充血腫脹,粘液腺分泌增多,有漿液滲出,故粘膜表面覆有一層稠厚粘液性分泌物,粘膜下血管及腺體周圍有粒性白細胞浸潤及淋巴細胞浸潤,咽部淋巴組織受累使淋巴濾泡腫大。
起病較急,常與急性鼻炎同時發生,初覺咽干,瘙癢,微痛,灼熱感及異物感,重者伴有發熱,頭痛,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適,咽痛逐漸加重,影響吞咽,不敢進食,炎症累及咽側束時,可發生劇烈的放射性耳痛及頸部疼痛,以致頭頸部活動受限,咽部檢查可見粘膜急性充血水腫,軟腭及懸雍垂腫脹明顯時,說話常呈鼻音,咽後淋巴濾泡及側束紅腫高起,颌下淋巴結腫大並有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