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前庭神經炎

前庭神經炎

男 | 0歲

病情描述:

我妻子今年41歲,兩個月前有一次體溫37.5度,吃一片撲熱息痛後體溫正常,但有頭昏、耳鳴、無力現象,到醫院看病按腦供血不足進行治療,但症狀未見減輕,幾天後出現眩暈、嘔吐、眼震現象,開始住院治療,經各種檢驗、化驗,無明顯病灶,在神經內科采用金納多、凱時、奧扎格雷那、立普妥、B6及營養液、西比林等治療無效,眼震、嘔吐、眩暈加重,8天後轉到耳鼻喉科按美尼爾病進行治療,前三天用藥為凱時、甲钴氨、安定、碳酸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前庭神經原炎此病為病毒感染侵及前庭神經或核,出現前庭症狀.前庭神經原炎是引起眩暈的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此病人可能於發作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之病史,因此被認為可能病毒感染到前庭神經。年輕人較易發生。病人有極強烈之暈眩發作,伴發惡心和嘔吐,多表現為首次發作,且持續1周至3周,一般不伴耳蝸症狀,即聽力正常,不伴有耳聾或耳鳴。並出現向患側的持續眼震.患側耳溫差反應低下且並無中樞神經病變。該病可能發病為僅有一次的發作,或在過了12~18個月後有幾次後續發作;每次後續發作都不太嚴重,持續時間較短.也曾有人報道約30%伴耳蝸症狀。常見的耳蝸症狀為耳鳴(40%),耳脹和壓迫感(16%)。一般無聽力障礙,自覺聽力減退更少見。預後較好,一般可以自愈。治療對眩暈的急性發作以休息及服用藥物為主。依照梅尼埃病的處理法進行症狀的抑制.對長時間的嘔吐,有必要行靜脈補液和電解質以作補充和支持治療.引起眩暈症的常見病特征1、美尼爾氏綜合症美尼爾氏綜合症又稱為梅尼埃病,為最典型的內耳病引發的眩暈,其病理改變是內耳膜迷路積水。發病以中年人多見,10歲以下小兒少見,老年以後發作逐漸減少。該病特點是反復發作性眩暈、伴有耳聾、耳鳴、耳悶為主要症狀,可伴有復聽、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四肢冰涼等症狀;耳聾多為單側,早期有聽力波動,可恢復正常,約15-20%患者耳聾可波及對側耳;耳鳴多在眩暈發作前加重,早期伴隨眩暈緩解耳鳴可消失,反復眩暈發作後耳鳴會經久不息。前庭功能檢查溫度試驗一般為患側半規管功能低下或消失。聽力測試為感音神經性聾,早期典型者為低頻感音神經性聾。如做耳蝸電圖,典型者應記錄到一個基底增寬的負相和電位,發作期患者-SP/AP≥40%。2、前庭神經元炎前庭神經元炎為末梢神經炎的一種。病變發生在前庭神經節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兩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眩暈症狀可突然發生,持續數日或數月,活動時症狀加重。植物神經系的症狀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輕。無聽力改變,即無耳鳴及耳聾的主訴。多數患者兩三個月後症狀完全緩解,僅少數病例有反復發作的現象。檢查時可見有向健側的自發眼震,患側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規管麻痺。無其它顱神經受損症狀。3、突發性聾伴眩暈突發性聾伴眩暈30~50歲多見,可能因內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變或窗膜破裂引起。患者突發一側耳鳴、耳聾,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暈嘔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暈持續時間較長,以後無反復發作。聽力檢查呈重度感覺神經性聾(多大於60dB),伴眩暈者前庭功能可有損害。4、迷路炎患急性或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者,感染擴散可波及內耳迷路,發生漿液性或化膿性迷路炎,此時患者除耳漏外,會伴有耳鳴、眩暈、惡心、嘔吐及聽力下降,可出現向患側的自發眼震,迷路有瘘孔時,外耳道加壓可引起眩暈,眼震更加明顯,即瘘管試驗陽性。當病情進展為化膿性迷路炎時不僅眩暈嚴重,持續存在,聽力可下降為全聾,自發眼震轉向健側,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反應消失。上述情況發生時,應拍耳乳突X線片,最好做颞骨CT掃描,明確是否存在乳突炎、膽脂瘤、迷路瘘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繼病毒感染後,患者出現眩暈、步態不穩,明顯的惡心嘔吐,多伴有重度耳聾。前庭功能檢查患側功能低下或消失。眩暈症狀由於患者健側前庭功能正常,經1~3個月左右眩暈症狀可逐漸完全消失。5、迷路震蕩多由於頭外傷引起,常與腦震蕩同時存在,因爆炸後產生強大的空氣氣浪沖擊,同樣可引起內耳迷路震蕩。創傷後患者出現眩暈、惡心、嘔吐、受傷耳聽力明顯下降。耳科檢查時部分可見伴有鼓膜外傷,鼓膜出現破裂或出血。聽力檢查中可見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質的單側或雙側的聽阈改變,重者可全聾,有的聲導抗測聽可提示有聽骨鏈損傷,患側前庭功能低下。在診斷腦震蕩患者時,特別是伴有聽力障礙和眩暈主訴者,應注意到同時可有迷路震蕩存在。6、前庭系藥物中毒前庭系藥物中毒多在使用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或用奎寧、水楊酸類藥物,或用苯妥英那過量後,可引起內耳中毒。一般在用藥後數日或數周出現前庭中毒症狀,表現為頭暈、步態蹒跚,原來會走路的孩子會出現站立不穩、走路困難,成年人會感到腳下沒根及步行困難、夜間尤為明顯,坐位或臥床時眩暈不明顯,活動時眩暈加重,部分人伴有耳鳴、耳聾,耳蝸中毒的症狀可與前庭中毒同時或稍後出現。前庭系藥物中毒如發生在兒童期,由於兒童尚在發育期,代償能力強,經數周後步行困難可明顯改善,症狀消除,一般預後良好。相對老年人來說,年齡越高,恢復越慢。7、暈動病暈動病俗稱“暈車”、“暈船”、“暈機”等。學齡兒童多見,女多於男。表現為乘坐某種車、船、飛機或旋轉的玩具時,由於對運動中的加速度刺激不適應,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症狀。以乘小臥車引起者居多,可能與汽車速度快、封閉等因素有關。約半數患者有陽性家族史。檢查時聽力正常,前庭功能可比較敏感或低下。暈動病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每個患者症狀輕重不等。一般通過多次的逐步的乘車訓練,暈車的程度可以減輕或消除。8、位置性眩暈位置性眩暈的發病年齡為30~60歲,老年人更常見。與上述梅尼埃病不同,位置性眩暈系指眩暈的發作不是自發性,而是誘發性的,即僅在一個或幾個特定頭位時發生眩暈。有周圍前庭性及中樞性兩種。周圍前庭性者稱為良性發作性位置性眩暈,最可能是由於外傷、血管疾患、感染等引起耳石器病變,變性的耳石、細胞等沉積在後半規管壺腹膠頂,致密度增加,頭位改變時引起膠頂偏斜,誘發眩暈。臨床表現僅在取某種頭位時出現一過性眩暈,持續時間很少超過30秒鐘,無耳鳴耳聾。取眩暈發作頭位時,經數秒潛伏期後出現眩暈及旋轉性眼震,重復實驗時反應減弱以至不復出現,隔一段時間檢查又可誘發,前庭功能多正常。中樞性者見於後顱窩疾患,取誘發頭位時出現的眼震持續時間長,多為垂直性,無潛伏期及疲勞現象。9、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多見於中年女性,神經較敏感易激動或性格內向者容易發病。病前可有精神刺激,出現突然發作眩暈、外景旋轉、不敢睜眼,一般伴有惡心、出冷汗、面色蒼白等症狀,發作後恢復正常。聽力及前庭功能檢查均正常。10、先天性前庭導水管擴大綜合征自1978年Valvassi首先報告,現國內已很多見。該病多在兒童期發現,患兒自幼聽力差,伴言語障礙,雙耳聽力可不對稱,常因頭部外傷、感冒等誘因而有聽力波動,部分患兒有典型的眩暈發作史,發病極似梅尼埃病,眩暈發作後多有聽力下降,反復聽力波動後,可造成聽力重度損傷難以恢復。該病診斷主要依颞骨CT檢查呈現前庭導水管擴大為據,有時可伴有前庭和半規管或耳蝸的先天畸形。患兒可有陽性家族史,同胞易同樣發病。11、頸性眩暈為頸椎及有關軟組織(關節囊、韌帶等)發生器質性或功能性變化引起的眩暈。常見的頸椎器質性損害及頸部軟組織病變,如頸椎病、環枕畸形、頸部外傷、頸肋、頸肌損傷、關節囊腫、椎間盤突出、前斜角肌壓迫、韌帶損傷等,刺激頸交感神經引起椎動脈痙攣等。眩暈多在頸部轉動時發生,一般無耳蝸症狀,可伴有頸、枕部疼痛,頸椎旁有深壓疼,手臂部麻木、無力。12、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全或腦梗死椎基底動脈在解剖學和病理學方面有3條重要特點,一是兩側椎動脈管徑不等者在正常人占2/3,甚至單側椎大孔極細小或缺如;二是椎動脈穿行第6~1頸椎橫突孔後經枕大孔入顱,亦即走行在一條活動度極大的骨性隧道中,50歲以後頸椎易發退行性變和骨贅形成,如血壓低更易促發供血不全;三是椎動脈極易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隨年齡增長,動脈管腔逐漸變窄,血流量漸減。主要臨床表現是急起的眩暈,約占80%-98%,常為首發症狀;伴有惡心、嘔吐、平衡障礙、站立不穩和雙下肢無力。13、顱內腫瘤性眩暈腦橋小腦角、腦干、小腦、第四腦室和大腦半球腫瘤均可發生眩暈,由於腫瘤直接侵犯或壓迫前庭系統,或因顱壓高,使第四腦室底前庭神經核充血、腫脹而引起。眩暈性質可分為真性或非真性,程度較輕。除第四腦室腫瘤因頭位改變而突發眩暈外,一般均為非發作性,病情呈緩慢進行性發展。引起眩暈常見的顱內腫瘤有聽神經瘤、腦干腫瘤、小腦腫瘤、四腦室腫瘤或囊腫。14、眼源性眩暈臨床少見,程度較輕,常在用目力過久或注視較長時間後才出現,遮蓋患眼或閉目休息後眩暈可消失。可由屈光不正、眼肌麻痺、視力減退而引起。如為眼肌麻痺引起的眩暈,則向麻痺側注視時眩暈更明顯,從高空向下俯視出現的眩暈也為眼源性眩暈。其臨床表現無旋轉感,而為“忽忽悠悠”的感覺。眼球水平性擺動,無快、慢相之分,系假性眼震,可有復視。參考資料:眩暈和頭暈彭本剛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學科發展帶頭人,從事耳鼻咽喉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與科研工作經驗.孫玉衡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北京積水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從事神經內科工作20余年,對各類原因引起的眩暈頗有研究.對一個突然發生的中老年頭暈的患者,確實要考慮腦血管病的因素。就是咱們平常老百姓說的中風,腦梗塞的病人很多都是頭暈,走路不穩,惡心、嘔吐。在看頭暈的門診中80%到90%都是老年人。在他們當中80%以上都是患有腦血管病,所以這種考慮還是有道理的,但要明確診斷還需要進一步詳細檢查。因為腦供血不足就會出現暈的感覺,小腦對人的平衡是起作用的,如果小腦有病變了,這時人就會掌握不了平衡,就好象喝醉酒似的。除了腦血管疾病,我們常常要從整個機體的狀態,來發現這些致暈的原因,比如說高血壓、貧血、糖尿病以及過分的勞累、緊張,都可以導致有這種暈的感覺。暈的感覺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暈就是我們腦內的一種不適感,而又無法明確表達的症狀,我們稱之為暈。另外,有時有些人心情不好,也會覺得暈,發燒的人也會暈,還有低血糖的人也會暈。能對周邊定位和自身的平衡起作用的,人體內有三大系統。最主要的外周前庭器官,比如說耳朵,到中樞小腦、大腦皮層這樣的一個前庭系統。在黑夜當中,如果閉上眼睛,就會深一腳淺一腳的在行走,那就需要視覺。還有在墜落的時候,自身會有一種感覺,這就是一種整體感受器。通過這三個系統,前庭、視覺、整體感受器,相互作用協調,來達到一種支持的平衡,來進行一種本能的一些肢體運動來掌握平衡。那麼這三個系統,平常是很對稱性的,向中樞發出信息,如果說這三個系統中任何一個部位,他的信息出現了紊亂,或者信息的錯誤,就會導致眩暈的感覺.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2套《健康之路》老佟的眩暈之迷有視頻,可以用電驢或BT下載後,在電腦裡看.前庭神經原炎眩暈減輕後常需半月~1月症狀才消失,前庭功能代償建立後恢復正常.如果是兩個月前的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早已自愈),現在不必用抗病毒藥.建議到大醫院做臨床常規檢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神經科、內科等的全面檢查.確定診斷後,對症治療.參考資料:耳鼻咽喉與全身疾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