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健康問答 >> 乳突炎問答 >> 小兒猩紅熱

小兒猩紅熱

小兒猩紅熱

男 | 0歲

病情描述:

我想問猩紅熱是什麼症狀?不發燒也能引起嗎?怎麼治療?需要注意些什麼?怕見風嗎?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本病潛伏期為1~7天,一般為2~3天,其臨床表現是細菌、毒素和變態反應綜合的結果,臨床上分輕型、普通型、中型、膿毒型、外科型和產科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熱咽痛、頭痛,周身不適。發病12~48小時可出現典型皮疹,即在全身彌漫性潮紅的基礎上,散布粟粒大小點狀丘疹,壓之褪色,疹面無正常皮膚,皮膚瘙癢,皮疹常先由耳後、頸部開始至全身。皮疹在48小時達最高峰,以後按出疹順序先後消退,2一3日消失。個別可持續1月。咽部及扁挑體充血、紅腫,表面及腺窩有黃白色滲出物,易拭去。軟腭粘膜充血水腫,可見小米粒狀丘疹和出血點,稱腥紅熱粘膜內疹,病初時舌被覆白苔,乳頭紅腫突出白苔外,稱“草莓舌”,2~3天後舌苔脫落,舌面光滑呈牛肉色(肉紅色)。舌乳頭仍凸起,稱“楊梅舌”。面無點狀丘疹而呈均勻紅色。口鼻周圍相對蒼白稱“口周蒼白圈”。近些年來,猩紅熱已趨於輕型,發疹不呈全身性,持續時間短,大片脫屑也少見。但後期仍可並發變態反應病變,如風心病、急性腎炎。猩紅熱的早期症狀是發熱、嗓子痛、頭痛等,檢查可見扁桃體紅腫,有灰白色或黃白色點片狀物附著,容易誤診為急性扁桃體炎。除上述症狀外,還有怕冷、嘔吐症狀,12~36小時以面部開始全身彌漫性充血基礎上頸、胸、腋下及全身出現排列密集、分布均勻象針尖大小鮮紅的雞皮樣米粒疹,壓之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癢感明顯,在肘彎部及大腿根部等皮膚皺折處還可見鮮紅色的帕氏線;3~5天出現楊梅舌,臉部發紅,口周蒼白成為一個蒼白圈。經治療後的3~4天皮疹逐漸消退可見脫屑。猩紅熱的病情比較嚴重,並發症較多,容易並發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頸及颌下淋巴結炎、中毒性肺炎、急性腎炎、中毒性心肌炎、風濕熱等,重症患者可出現休克、敗血症,治療不及時能導致死亡。治療可分一般治療及全身藥物治療:(1)一般治療臥床休息,供給充分營養和水分。咽痛時可給流質或半流質易消化的飲食,保持口腔清潔。高熱時應及時退熱。患兒應隔離3~4周,以防傳染其他兒童。(2)全身治療盡管目前抗生素品種越來越多,效力越來越強,但青霉素仍是治療猩紅熱的首選藥物。因為青霉素對鏈球菌感染有特效,故不僅治療效果好,尚可預防急性腎小球腎炎與風濕熱等並發症。一般用青霉素G。本病屬中醫“溫病”范疇,名為“爛喉丹痧”或“疫痧”。中醫認為本病發生乃溫毒內侵,上蒸咽喉,外達全身所致。辨證治療大體可分為三型:(1)邪在肺衛證症見突然發熱,咽痛,少量皮疹,舌苔薄膩,脈數。治宜清熱透疹法,方選銀翹散化裁。(2)熱入氣營證症見高熱煩躁,咽喉腫痛,全身皮疹,口唇蒼白,楊梅舌,脈數。治宜清熱涼血法,方選清瘟敗毒飲化裁。(3)疹後陰傷證,症見皮疹已消,留有余熱,神疲食少,舌紅脈細。治宜養陰清熱法,方選沙參麥冬湯化裁。除治療用藥外,應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保持一定的溫度及濕度,有條件者應采取隔離治療;治療期間應多吃鮮嫩多汁的水果、蔬菜;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飲食以清淡為宜;患者的衣被要洗燙或曝曬。如果有了滿意的回答請及時采納,不要辜負了回答者!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