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健康問答 >> 乳突炎問答 >> 耳朵軟骨發炎有什麼方法治療?

耳朵軟骨發炎有什麼方法治療?

耳朵軟骨發炎有什麼方法治療?

男 | 0歲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別:男歲右耳間歇性疼痛,有腫脹情況,有硬塊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耳道炎常見症狀治療常見症狀1.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灼熱、疼痛、耳聞感,重者伴全身發熱、不適感,耳周淋巴結腫大.檢查可見外耳道彌漫性充血、腫脹,重者外耳道狹窄,皮膚潰爛.2.慢性外耳道炎外耳道不適和癢感,並有少量分泌物.病程長者可因外耳道皮膚增厚而聽力減退.某些慢性外耳道炎伴有奇癢的應注意與霉菌性外耳道炎相區別.常用中成藥本病屬中醫的耳瘡范疇,多因風熱侵襲或熱毒望盛所致,治宜疏風清熱,解毒消腫.1.內服藥銀翹丸、牛黃解毒丸口服每次19日2次.2.外用藥①黃連膏、紫金錠外耳道塗敷.②中藥菖蒲、附子等量共研末和香油滴耳.③如伴有耳周圍腫脹.可以水調散外敷(即黃柏研末後加等量石膏和涼開水調成糊狀塗布耳周腫脹處或以濕熱毛巾敷局部).常用西藥1.急性外耳道炎;紅霉素或螺旋霉素1日3次口服,宜適當服用止痛藥物如去痛片等.2.外耳道局部可塗布醋酸去炎松霜、可的松軟膏等.3.超短波、紅外線理療.中耳炎病因症狀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臨床上以嬰幼兒多見,主要是因為小兒從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兒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後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細菌進入中耳而發病.另外小兒飲食時,發生嗆咳、嘔吐時,食物應易從耳咽管進入中耳,產生炎症.耳疼、頭痛、頭暈、發熱、輕者低熱,重者發熱、體溫可高達40℃,可伴有嘔吐、腹洩、不食等全身症狀.不會說話的嬰兒哭鬧不安,常抓耳朵.1-2天後耳內鼓膜穿孔,膿液流出後,耳痛等症狀減輕,如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很容易轉成慢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愈,會造成不良後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