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一項小型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打手機超過10分鐘,機主患耳鳴的幾率可能比其他人高出70%。研究報告由美國《職業與環境醫學》雜志發表。不過,一些相關人士認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耳鳴與打手機有關。
長時間打手機易致耳鳴
當今社會,通訊發達,手機已經是人們的必備的一項工具了,大家熟知手機會有輻射危害,但極少人知道經常煲電話粥的人更會導致耳鳴。
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人員胡特爾說,人內耳的構造相當精密,手機的輻射能損傷內耳。把手機夾在耳朵和肩膀之間通話造成的壓力可能影響接聽一側的頭部血液流動。比起手機音量大小,上述因素更可能引發耳鳴。耳鳴雖不致命,但讓人不舒服,而且至今沒有治愈的方法。
對於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結果,英國耳鳴協會顧問肯尼迪說,一方面有人抱怨無線設備的電磁場使他們耳鳴,另一方面電磁療法被用於治療耳鳴。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耳鳴與打手機有關。已知的是,高密度噪聲、頭部外傷和一些藥物都會導致耳鳴,但還有許多不明原因的耳鳴病例。
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研究人員找來兩組各100名調查對象,其中100人是正在接受耳鳴治療的手機使用者,另100人與他們年齡相近、使用手機但無耳鳴現象。調查內容涉及手機類型、通話頻率、通話時長以及接聽習慣。
結果顯示,健康人打手機可能使耳鳴風險增加37%。每天平均打手機超過10分鐘的人,耳鳴風險可能增加71%。累計使用手機通話超過160小時的人,耳鳴風險可能增加60%。
更讓人震驚的是,使用手機超過4年的人,耳鳴風險可能增加一倍。這些人耳鳴、失眠現象較為普遍,工作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專家提示:為了防止耳鳴的發生,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減少手機的使用。一旦發現耳鳴症狀,及時到專業的耳鼻喉醫院診治。
有讀者問,耳鳴和腦鳴有什麼區別?該怎麼預防?其實耳鳴和腦鳴是一回事,都是耳朵裡發出的聲響,因為定位不是很清楚,有
不同起因的耳鳴不同症狀耳鳴症狀1、 腎陰虧虛型:症見耳鳴如流水聲,聲低而微,病程往往較長,伴有頭目眩暈,失眠遺精,口咽發干,五心煩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