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鼓膜穿孔,膿液流出,是化膿性中耳炎。如果鼓膜完整,細菌毒力較小,分泌物積聚在中耳腔,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疾病吧。
一、為什麼會得分泌性中耳炎?
耳朵分為外、中、內耳,中耳腔通過前內側的咽鼓管通向鼻子的後方,也就是說咽鼓管是連接耳朵和鼻子中間的一個管道,它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的壓力平衡。當感冒或其他原因導致咽鼓管不通暢時,中耳腔內的空氣就會被人體逐漸吸收掉,耳朵就開始發悶、甚至積液。
咽鼓管在小兒比較寬、短、直,在成人比較窄、長、斜,而小朋友抵抗力不如成人,容易感冒,所以中耳炎在小朋友更為多見。而上小學的小朋友們,由於會出現鼻子後方腺樣體的生理性肥大,堵塞咽鼓管在鼻子那端的開口,也會出現此病。在成人,除了最多見的感冒外,反復發病者要警惕鼻咽部腫瘤——鼻咽癌的可能!
二、得了分泌性中耳炎會有哪些症狀呢?
小孩子,因為他們不會表達,所以家長最先發現的是孩子聽力篩查不通過或者對聲音反應不靈敏。
有些會自己告訴家長聽不清聲音,有些則是家長發現叫他(她)不答應或者看電視時電視播放聲音比以前增大。
而成人,最先感覺到的就是耳悶和聽力下降。耳朵內像塞了團棉花一樣,也像洗澡耳朵進了水一樣,悶悶的好難受。自己講話像被蒙在鼓裡,聲音很大卻出不去,聽別人講話又聽不太清楚,需要別人大聲說話或重復講才能聽清。也有很多病人會伴隨耳痛、耳鳴等不適。
三、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
有人問:得了中耳炎,好心煩、好難受,我該怎麼辦?
別急,首先要看看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可以應用消炎藥、粘液促排劑使炎症消退、分泌物排出;如果是腺樣體肥大引起的,要治療腺樣體;如果是腫瘤引起的,就要抗腫瘤治療了(好在腫瘤發病率很低,絕大部分病人都是炎症引起的)。
注意!發病部位在鼓膜內側,而鼓膜是完整的,所以這個時候,任何滴耳液都會被鼓膜擋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的!
做完治療或者手術以後需要注意,要注意,要注意: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A:耳內不能進水!!手術做完了,鼓膜上有孔還有管,如果耳內進水,污水會沿著通氣管進入中耳,導致中耳感染、流膿,這絕對是雪上加霜了!所以,平時洗頭發、洗澡一定要把耳朵堵好,游泳、潛水之類的活動肯定不能去了。如果出現耳流膿,一定要盡快去醫院診治。
B:避免感冒!感冒可能會使中耳炎復發,或者合並化膿性中耳炎。有些人說我控制不了感冒,我只能說您還是盡量控制吧,健康雖然由醫生保駕護航,也得您積極參與呀。
C:不要掏耳朵!做完手術後,耳內可能會有瘙癢、異物感,這都是正常的。千萬不能拿棉簽掏耳朵,盲目掏耳可能會把鼓膜上的通氣管帶出來,更糟的是可能會把通氣管推進中耳腔,掉到耳朵深部,還得再做一次手術把它取出來。
D:敢不敢活動啊?一般的運動、跑步都沒有問題的,極少數病人會出現通氣管自行排出的情況,大部分患者都不會有問題,定期到醫院復查就可以了。
中耳通氣管一般需佩戴三個月至半年時間,定期到門診復診,復查聲導抗測試了解咽鼓管功能恢復情況。如果功能已恢復,可以取出通氣管,鼓膜會自行愈合。如果功能未恢復,需繼續佩戴,甚至終身戴管。
還有人問,如果不做手術會怎樣?╮(╯▽╰)╭我只能說→→→→
但是我還要說:如果該做手術而沒做,拖延治療,耳內的分泌物會由稀薄的水變成粘稠的膠,俗稱"膠耳"。如果還不及時手術,鼓膜會內陷加重,粘在鼓室內壁上。如果還不手術,鼓膜會繼續內陷,失去鼓膜彈性,甚至內陷形成膽脂瘤,破壞聽骨、面神經等結構,小病變大病,小手術變大手術。由於咽鼓管功能一直未得到及時恢復,此時即使做了花費兩萬多的大手術,手術後極易再次出現鼓膜內陷、鼓膜愈合不良、膽脂瘤復發等問題。到了這個時候,妙手也難回春啊!所以,看病要趁早!!!趁早!!!
人的而不喜歡構造比較復雜,有很多我們平時都不知道的原因就會誘發耳部疾病,就像中耳炎疾病的發生,中耳炎發生以後,最
中耳炎的危害你知道多少?中耳炎的危害你知道多少?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有非化膿性中耳炎和化膿性中耳炎兩大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