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中耳炎危害聽力 一旦感染要及時治療

中耳炎危害聽力 一旦感染要及時治療

  患者受中耳炎之害造成聽力下降

  天全縣始陽鎮新民村65歲的高德剛(化名)自述:幾年前右耳得過急性中耳炎,當時隨便吃了些藥,耳朵沒疼後就再也沒管過,後來右耳總會時不時分泌白色物,偶爾會出現耳鳴。今年6月開始發現右耳聽力日漸下降,一天接到電話怎麼都聽不清楚,此時才意識到是右耳中耳炎的問題。

  醫院診斷:高德剛的右耳問題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一種,這種病多因急性中耳炎沒有治療徹底而演變為慢性中耳炎,演變為慢性中耳炎後患者又沒有重視,拖延耽誤了治療,最終導致聽力下降。這種病若繼續延誤治療,嚴重的可發展為粘連性中耳炎、膽脂瘤中耳炎,是致聾的高危因素。患者若早發現早治療還能挽救聽力,若拖延時間不去看病,不但今後的治療效果更差,還可能引起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並發症,危及患者生命。

  耳內輕微疼痛或是中耳炎警示

  記者就此話題咨詢了雅安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專家,專家表示,慢性中耳炎往往是從急性發展而來,其中的緣由,可能是急性中耳炎表現不明顯,被患者忽視了,也可能是患者用藥不對延誤了病情。

  化膿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是常見的兩類中耳炎。前者表現為耳內流膿,膿多可將鼓膜擠滿,主要由細菌感染所致;分泌性中耳炎則表現為鼓室積液,可由細菌、病毒感染導致,也可能緣於鼻咽管堵塞等原因。有些人坐飛機下降時鼻咽管不通、氣壓調節不好,就可能引發分泌性中耳炎。

  專家表示,一般化膿性中耳炎急性發作症狀比較明顯,只要及早就醫,就能阻遏病情向慢性發展;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狀卻相對隱蔽,患者可能只感覺耳內輕微疼痛,聽力有時有點阻塞感或重音,此時需提高警惕,盡快到醫院檢查,勿自己胡亂用藥。

  慢性中耳炎危害聽力要早治

  雅安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專家介紹,患中耳炎各年齡段都有,危害最大的對象還是兒童。因為孩子不會表達,耳朵疼也不說,只會抓耳、哭鬧,再加上急性中耳炎往往與發燒、感冒、咳嗽一並出現,兒科醫生無從辨認,直接采用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結果感冒好了,中耳炎也被暫時壓了下去。但病情還會繼續發展,幾個月之後變成慢性中耳炎,再久一點鼓膜穿孔或凹陷,等到粘連性中耳炎或膽脂瘤中耳炎形成,聽神經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慢性中耳炎和急性中耳炎一樣越早治越好。”雅安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專家說,急性中耳炎沒有得到合理治療,會演變為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反復感染會使聽力越變越差,傳導性耳聾一旦合並感音性耳聾或粘連性中耳炎,治療效果更差。若引起膽脂瘤中耳炎,還可能引起眩暈、面癱乃至腦膜炎等嚴重並發症,有生命危險。最好趕在並發症出現少、病情不嚴重時干預,能夠顯著提高聽力。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光打針吃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般需要補鼓膜、清病變和聽力重建三管齊下,對分泌性中耳炎則需進行抽液和置管。若干預及時患者可基本恢復正常聽力。

  專家提醒:

  中耳炎如不及時治愈危害很大,很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並發症。

  1、聽力下降:這是中耳炎最直接的並發症,也是眾多中耳炎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狀。

  2、耳痛:中耳炎會引發持續性隱隱耳痛或者是時而抽痛。

  3、耳鳴:中耳炎患者多會出現耳鳴症狀,如“劈啪”聲、嗡嗡聲及流水聲等。

  4、耳漏:中耳炎嚴重者,鼓膜穿孔後耳內有分泌物流出,量較少,開始時血水樣,後變為粘液膿性或純膿性。

  溫馨提示:

  中耳炎治療誤區

  治療中耳炎吃點抗生素就好了

  治療中耳炎只要吃抗生素就可以了。這種觀點比較片面,中耳炎的治療方法很多,並非吃吃抗生素那麼簡單。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可選用滴耳劑、中成處方、抗生素等處方;急性中耳炎患者除用抗生素外,有耳痛的患者還需要用滴耳劑,慢性中耳乳突炎反復發作者、膽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應盡早手術。

  中耳炎屢治屢發無法根治

  慢性中耳炎屢治屢發無法根治,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中耳炎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的主要原因是處方物治療不能徹底清除炎性病灶,鼓膜未修復導致中耳鼓室進水、繼發炎症。隨著耳科顯微技術的發展,部分中耳炎,如慢性中耳乳突炎和膽脂瘤型中耳炎,可通過手術達到根治的目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中耳炎的治療注意事項有哪些?

治療中耳炎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項,那麼,中耳炎的治療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我們請專家來解答一下。 &nb

這些治療中耳炎的誤區一般人都不知道...

治療中耳炎要注意以下這些誤區:  一、中耳炎手術可以基本上恢復聽力並消除耳鳴  中耳炎病程多較漫長,長期的炎性刺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