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如何正確應對中耳炎?

如何正確應對中耳炎?

   很多人認為耳內流膿才是中耳炎,殊不知耳內不流膿的中耳炎也常見。生活中部分患者存在以下方面誤區,使中耳炎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治療。


  中耳炎幾種特殊的症狀     自聽過響:即聽外界聲音很輕,但聽自己說話聲反而很響,只是欠清晰,吞咽時耳內有響聲。     自聽過響:即聽外界聲音很輕,但聽自己說話聲反而很響,只是欠清晰,吞咽時耳內有響聲。     體位影響聽力:改變頭位時,耳內有響聲;或在站立位和坐位時聽力下降,而在臥位時聽力有提高。     韋氏錯聽:即在嘈雜環境中,聽覺反而比平時好。又稱為“鬧境反聰”。     本病發作初期可酌情自療,若未見效,應及早去醫院正規就診,不能拖延,以免轉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發生中耳粘連。在治療的同時,還可采取以下自療方法輔助,提高療效。有的中耳炎不化膿,但若不及時治療任其發展,照樣會損壞聽力。
  中耳炎幾種有效的自療法     滴鼻方法要正確:仰臥於床上,頭向後仰伸,懸垂於床沿,使鼻腔低於口腔後滴藥4~5滴,然後頭轉向患耳側,再做捏鼻鼓氣,使藥液流向咽鼓管咽口,收斂咽鼓管咽口黏膜,使之消腫。     滴鼻法:用1%呋喃西林麻黃素液滴鼻,或加入適量激素混合後滴鼻。     正確方法:用中指插入外耳道口,輕搖動數次後,突然拔出,重復10次;或以兩手掌心稍用力加壓於外耳道口後,突然向外側移開,反復20次。每日按摩多次以引動耳內經氣而使竅通。     鼓膜按摩術:早期病例或中耳病變重者,可經常使用。     咽鼓管吹張:方法是閉緊嘴巴,捏緊雙鼻孔,用力收縮胸腹鼓氣,使氣無處可去,經咽鼓管竄入耳內,感覺耳內轟然有聲。每日自行吹張多次,有助於中耳通氣,排液,防止粘連形成。     正確方法:1.做咽鼓管自行吹張前,應先排清鼻腔、鼻咽腔分泌物,以免將膿液吹入中耳腔,導致化膿性炎症;2.吹張時用力不可過猛,以免損傷鼓膜。     鳴天鼓:將兩手掌心緊貼兩耳,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枕部,兩中指相接觸到,再將兩食指跷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擊腦後枕部,此時可聞洪亮清晰聲如擊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後兩手同時叩擊48次。     理療:可用局部熱敷或紅外線照射療法改善中耳血液循環,促進黏膜水腫消退利於消炎止痛。       中耳炎幾種常見的處理錯誤     沒掌握正確的擤鼻方法:鼻塞流涕時,有些病人常常捏住雙側鼻孔用力擤鼻,易將鼻涕推入咽鼓管,加重病情。正確的擤鼻方法是:用一指堵住一側鼻孔,用適度的力氣擤鼻,擤完一側後再擤另一側。如果鼻塞較重,可先滴1%呋喃西林麻黃素液,待黏膜收斂後再擤鼻。     誤將滴鼻藥滴耳:常有患者未記住醫生的囑咐,配完藥後也不看說明書,認為耳朵有病應當滴耳,誤將收斂鼻腔、鼻咽部黏膜的滴鼻藥滴耳,非但未起到治療作用,還延誤了治療時機。     誤認為是耳屎:本病初期,患者有耳鳴、耳悶塞感等症狀,有些人自以為休息幾天就會好的,不必看病。有些人曾經有過耵聍(耳屎)栓塞病史,認為本次也是耵聍栓塞,不必著急去看。無視孩子的鼻塞:小兒由於貪玩、耐受性相對較好,不如大人那麼在意耳部的不適。等到小孩看電視要把音量調到很大、學習成績下降時,才發現問題。因此,家長和教師都要加強對兒童聽力的觀察,及早治療上呼吸道感染。一旦出現耳部症狀,2~3天內症狀未消除的,必須立即去耳鼻喉科就診,不能拖延。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中耳炎的發生

   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中耳炎的發生  生活中應該怎麼預防中耳炎的發生?中耳炎疾病的發生會對小孩子產生

如何降低抗生素治療中耳炎疾病的副作用呢?

一般來說,治療中耳炎多采用抗生素,但根據研究顯示,抗生素不必在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時就立即使用,應在72小時後,病情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