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急性與慢性中耳炎的區分方法

急性與慢性中耳炎的區分方法

  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有效,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粘膜的炎症。多由細菌感染引起。中醫稱此病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中耳炎是很為常見又為人們所熟知的耳部疾病,在小兒科各類疾病中占極高比例。該病對聽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會對人的一生造成極其嚴重的不良後果,因此必須提高警惕。

  一般中耳炎又分為急性與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時就醫的話,可以痊愈並不再復發, 何謂中耳炎但慢性中耳炎無法治療。我們需要懂得如何區分,及時就醫。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很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現充血、腫脹,纖毛運動發生障礙,致病菌乘虛侵入中耳,引起急性中耳炎。常見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因此預防感冒就能減少急性中耳炎發病的機會。

  急性中耳炎以嬰兒及幼童在冬季多發,嚴重情況下可導致失聰。通常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有以下幾大方面,如突然發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嬰兒便會哭鬧不止,並揉擦患耳的耳垂。發熱,體溫可高達39攝氏度;可能出現嘔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軟耳垢或膿液;患耳可能聽覺失靈等。這時就該注意及時到專業醫院進行診治。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時就醫的話,可以痊愈並不再復發,若未能及時治療,或病情較重,就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增加治療難度與復發效果。

  慢性中耳炎

  慢性中耳炎是一個從急性中耳炎開始的長期病變過程,常合並鼓膜穿孔並有膿液從中耳流出,所以也稱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療,拖延六周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可分為三種類型:

  1、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

  2、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

  3、膽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療,會造成不良後果。

  對待疾病我們應該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對疾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不要過分擔心,只要你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治療,一定能夠收獲健康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小兒急性中耳炎不疼了就是好了麼

   一、小兒急性中耳炎什麼表現?   主要表現為耳朵疼,疼痛難忍,不能入睡,可伴有發熱。發

中耳炎 寶寶聽力第一殺手

最新調查顯示,我國目前有近200萬人患有聽力障礙,其中兒童約占50%,而兒童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就是中耳炎。中耳炎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