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寶寶耳朵進水會得中耳炎嗎?

寶寶耳朵進水會得中耳炎嗎?

   寶寶耳朵進水會得中耳炎嗎?

    大多數科普文章都會針對某個疾病或是某個家長關注的話題去展開,文章有很深度,不過熱點話題終歸是少數,然而除了熱點,生活中常見的耳鼻喉問題就不會困擾我們的家長了嗎?仔細想想更加重要,本文按年齡段寫寫兒童耳鼻喉科常見的一些小問題,讓家長們在育兒的過程中對各年齡段不同的疾病發生規律有個宏觀的認識,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 寶寶耳朵進水會得中耳炎嗎?     新生兒期(0-28天)     寶寶剛剛降生,一切都是新鮮的,家長和寶寶在這段時間內充分的交流、互相認識,從陌生到熟悉,除去新生命誕生帶來的喜悅,不要忘記,此時的新生兒要在生產醫院完成聽力篩查,有可能醫生會告知你,您的孩子聽力篩查沒通過,42天要復查,這時的家長是否就要心急如焚呢?聽力可是一輩子的大事呀!NO,請冷靜。篩查通常是通過耳聲發射儀,刺激波通過耳道傳入耳道,通過鼓膜和聽小骨的振動穿過中耳,引發耳蝸產生呼應,將反射波傳回,探測器收集到反射波,這叫通過。想想吧,幼小的新生兒耳道是何其狹小,甚至還有胎脂存留在耳道裡,刺激波傳不過去肯定就是不通過呀,所以請記住42天復查再來驗證。     6月以內     先說聽力,42天復查要是還沒通過怎麼辦?3個月再復查,的確很多小朋友耳道就是很窄,耳道內的分泌物就是多,甚至中耳腔內有羊水,還沒吸收干淨,直到3個月才能通過篩查。但是,要注意了3個月還沒通過篩查,有條件的醫院可以開展聽力學評估了,最晚不晚於6個月一定要去見一次耳鼻喉科醫生了,通過專業的聽力學檢查評估孩子的聽力情況,如果有異常早期干預,以免耽誤言語發育。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衛生習慣也是越來越好了,媽媽每天給寶寶洗澡已經是必修的功課之一了,但是有幾個寶寶是乖乖地,一動不動地配合洗澡呢?難免耳朵裡進點水吧。別緊張,進水不會造成中耳炎,因為耳道深處還有鼓膜擋著呢,水是不會進入中耳的。不過水要是進的多了還是要注意,需要用干淨的兒童用棉簽在耳道口把水吸干,不要用力向裡捅,因為污水長期浸泡外耳道的皮膚會在成外耳道皮膚發炎,甚至長疖子。有時家長發現患兒無端大哭,一兩天後好了,可是耳朵流膿了,這就是疖子破了,膿流出來了,所以你家的小不點要是無緣無故的大哭,記得看看耳朵,有沒有分泌物,試著摸一摸有沒有一觸摸就大哭的情況,如果有趕緊看醫生吧。     6個月內,小家伙的抵抗力得益於媽媽,媽媽在孕育過程中通過臍帶將自己的免疫因子輸送到孩子體內,況且6個月內的孩子接觸外界的機會少,所以這一階段的孩子患上感染性疾病的機會不多,所以出現嚴重的鼻炎的機會也很少,多數在這一階段經常出現鼻塞、出氣粗的孩子都是因為不會擤鼻涕,鼻子裡的干痂堵塞了鼻道引起的,所以保持環境的濕度在50%作用,室內溫度不要過高(尤其是冬季),不要過分給孩子穿厚衣服(冷熱標准和家長們一致就行),這樣才能減少鼻腔內的干痂產生。但是產生了怎麼辦?好多媽媽用修眉的夾子去夾,不可取!損傷了嬌嫩的粘膜會出血的!溫熱的毛巾濕敷,生理海水鼻腔沖洗都是不錯的清理鼻腔的方法。     說完耳和鼻、還有咽喉,隨著孩子的發育,有些小寶寶逐漸出現了呼吸時嗓子裡“呼噜、呼噜”的聲音,有些像是有痰咽不下去,有些吃奶時還容易嗆奶,這叫“喉軟化”,臨床不少見,神經肌肉張力的問題,說的形象點,喉部的肌肉沒力氣,吸氣的時候喉部的軟骨支架塌陷造成的,症狀輕的不要過分擔心,1歲半到2歲左右就會好起來的,但是如果經常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口周發青就要找醫生幫忙了。     6個月-2歲     這一階段孩子進入到了生長發育飛速發展的階段,各項技能依次發育,聽力不好的孩子眼神一定不靈活,你要注意檢查,1歲了還不會說單字可不一定就是“貴人語遲”,一定記得評估聽力情況,有些孩子都快兩歲了,話是能講了一大堆,家長總說我們孩子對聲音反應可靈敏了,就是孩子說的什麼誰也聽不懂,這也是聽力有問題的表現,能聽到聲音不代表孩子就能准確分辨音節呀,繃著的神經始終不能放松,家長一定要記住,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總是再看看再說,錯過了言語發育的最佳年齡,再做什麼都是亡羊補牢了。     在門診總是遇到這樣的家長,大夫給孩子掏掏耳朵吧,孩子癢得厲害,我們不敢掏。其實,不一定是“耳垢”在作祟,先拿手電照照孩子的耳廓裡吧,要是你自己都發現皮膚上全是細碎的皮膚脫屑,那叫“干性濕疹”,耳廓的皮膚角質層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出現脫屑,瘙癢,越抓角質越薄,越癢,很簡單的道理,抹點潤膚油就解決了。不要總是歸咎於“耳垢”,我們大人都有,沒見幾個人天天抓耳朵呀。     6個月以後來自於媽媽的那些免疫因子用的差不多了,總不能總靠媽媽呀,生病的頻率就漸漸地高了,感冒多,鼻炎就多,鼻子是上呼吸道的開端,又感冒怎麼會沒有鼻炎呢,只是多數鼻炎可以隨著感冒的好轉可以自愈罷了,不要一提鼻炎就嚇得不行,這是常見病,可以說每個人都得過。那麼這麼說鼻塞、流鼻涕就由他了嗎?也不是,如果感冒10天內鼻子的症狀還很重,那提醒你該看醫生了。     孩子大了,一定是要戶外活動的,空氣污染,頻繁的霧霾,戴口罩吧!可是做過家長的都知道,有幾個孩子乖乖地戴著口罩不摘的?鼻子是個過濾器官,不少的“髒東西”都存在鼻腔裡,生理海水沖洗是個不錯的清潔措施,進門養成洗手、吸鼻子的習慣能夠有效減少呼吸道一些感染性和過敏性疾病的機會。     說到過敏性疾病,表現在耳鼻喉最典型的一個病就是過敏性鼻炎了,打噴嚏、流清水樣的鼻涕,鼻癢,鼻塞都是典型的症狀,隨著接觸環境的機會增加,特別是一些有家族史的孩子很早就開始出現這些症狀了,治不治?有人說治不好!的確是,藥物只能控制症狀,抑制疾病頻繁發作,但是不能“袪根”。那就不治了!絕對錯了,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是表現在上下氣道的同一類疾病,過敏性鼻炎的患兒有50%作用最終合並哮喘,還是積極控制源頭疾病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中耳炎疾病有哪些發病機制?

一、中耳炎病因: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

中耳炎的症狀與危害

  一、中耳炎症狀   中耳炎以耳內悶脹感或堵塞感、聽力減退及耳鳴為最常見症狀。常發生於感冒後,或不知不覺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