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氣管切開術

    [應用解剖]

    氣管位於頸部正中,其上段較淺,距皮膚約1.5~2cm;下段逐漸變深,在胸骨上緣處距離皮膚約4~4.5cm.氣管前面由皮膚、皮下組織、淺筋膜和頸闊肌覆蓋。在淺筋膜和頸闊肌之間,有許多小靜脈(頸前靜脈叢)匯流入頸前靜脈。頸闊肌深層是深筋膜淺層,包繞兩側的頸前肌並在中線連成白色的筋膜線。深筋膜淺層後面即為深筋膜中層氣管前筋膜和氣管。氣管前筋膜附著在氣管的前壁。甲狀腺位於氣管的兩側,甲狀腺峽部位於第3、4氣管環的前面,被氣管前筋膜包繞,手術時應將甲狀腺峽部向上推開或切斷後再切開氣管。氣管兩側偏內有甲狀腺最下動、靜脈和甲狀腺奇靜脈叢,偏外有頸部主要血管,因此在行氣管切開時,切口必須在頸部安全三角區內(三角的兩上角各位於環狀軟骨與胸鎖乳突肌交界點,下角位於胸骨切跡中點)。

    [適應證]

    1.急、慢性喉阻塞 如急性喉炎,白喉,喉水腫,咽喉部腫瘤,瘢痕狹窄等。

    2.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造成的呼吸困難 顱腦外傷,顱內或周圍神經疾患,破傷風,呼吸道燒傷,重大胸、腹部手術後所致的咳嗽、排痰功能減退或喉麻痺時。

    3.肺功能不全 重度肺心病,脊髓灰白質炎等致呼吸肌麻痺。

    4.喉外傷、颌面咽喉部大手術後上呼吸道阻塞。

    5.呼吸道異物,無法經口取出者。

    [術前准備]

    1.征得家屬同意,說明手術必要性及可能發生的意外。

    2.准備好手術照明燈,吸引器,直接喉鏡和氣管插管。

    3.選擇適合患者氣管粗細的氣管套管,包括外套管、內套管和套管芯。

    [麻醉]

    一般應用1%普魯卡因局麻。顯露氣管後作氣管穿刺時,可向內滴入1%~2%地卡因0.2~0.3ml,進行氣管粘膜的麻醉。情況緊急,或病人已處於昏迷狀態時,可不用麻醉。

    [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扁與頸下墊枕,並保持頸後仰位,頭部正中,病情不許可時可采用半坐位。

    2.切口 頸中線切口,上起甲狀軟骨下緣,下至胸骨上切跡以上一橫指。

    3.切開皮下組織 將皮下組織頸淺筋膜和頸闊肌切開,直至頸前肌。用小拉鉤將切口向兩側對稱拉開,一一結扎、切斷皮下組織內的較大淺靜脈。在呼吸困難的患者,這些小靜脈怒張變粗,必須結扎,以免術中出血,影響手術。

    顯露頸前肌後,縱行切開白線。

    4.拉開甲狀腺峽部 用手指探摸氣管並向下分離,向上可見淡紅色、質軟的甲狀腺峽部,用彎止血鉗在峽部和氣管間進行分離後,用小鉤將峽部向上拉開[圖2-3].峽部較大者,可用兩把彎止血鉗鉗夾後切斷,即可看到氣管環。氣管前筋膜、胸骨上窩及氣管旁組織不需過多分離,以免發生縱隔氣腫或氣胸。如氣管前有小血管妨礙氣管切開時,可用止血鉗夾小紗布球輕輕將小血管推向一側,使其離開氣管前方;如有出血點,應予結扎止血。

    5.切開氣管環 用尖刀在氣管前正中線切開氣管的第3~4(或4~5)軟骨環,切開時刀刃應朝上,自下向上挑開[圖2-4],刀尖不可刺入太深,以2~3mm為宜。當咳嗽時,食管前壁連同氣管後壁可擠向氣管腔內[圖2-5],因此,應趁咳嗽聲剛停止的吸氣過程中迅速切開。

    6.插入氣管套管 切開氣管前壁軟骨環後,即用彎止血鉗或氣管插管擴張器擴開氣管切口,隨即插入帶芯氣管套管[圖2-6].如病人有強烈咳嗽,應立即拔出管芯,並用吸引器吸盡氣管內分泌物及血性液體,再放入內套管。證實套管已插入氣管內後,方可將兩側拉鉤取出;如無氣體進出,應拔出氣管套管。重新放置。

    7.處理切口 切口多不需縫合。如切口過長,可在上、下兩端各縫合1~2針,但不能太緊,以免發生皮下或縱隔氣腫。切口周圍用油紗帶覆蓋,在切口與套管間墊一剪了小口的小紗布(3~4層即可),最後將固定帶繞過頸後,在頸部側面打結[圖2-7].帶結要打得松緊適宜,太松時套管容易滑脫,造成窒息;太緊時如果術後局部腫脹,可影響頭部靜脈回流。如應用帶氣囊的套管時,則從注氣管注入3ml左右空氣,再將注氣管折疊後用線結扎,以保證人工呼吸時不會漏氣。

    [術中注意事項]

    1.因病情嚴重,不允許拖延時間,而又無氣管切開器械時,可不經消毒及麻醉,用日常生理用的小刀切開氣管前皮膚、皮下組織和頸白線,用手指探摸到氣管環,並以手指作向導切開氣管環。然後,將刀柄插入氣管,轉一角度撐開氣管切口,隨即插入普通的膠皮導管。其外端剪成兩瓣,瓣端剪孔,安固安帶,向兩側分開,以代替氣管套管。傷口周圍用油紗布及小紗布墊好後,將固定帶繞頸固定。

    2.手術時,患者頭部位置要保持正中後仰位。保持切口在頸中線進行。不能向兩旁解剖。術中隨時探摸氣管位置,指導分離的方向和深度。

    3.拉鉤在分離至深部時再放入牽拉,每剖入一層,兩側拉鉤也隨之同時挪動拉深一層,兩側拉力要均勻,以免拉力不均,將氣管拉向一側。當分離至氣管前壁時,拉鉤要向外、向前拉,不要向後壓,以免壓迫氣管。當氣管軟骨環已切開,氣管套管尚未插入時,應特別留意勿脫鉤,以免增加插管的困難。

    4.氣管前筋膜不宜分離,可與氣管前壁同時切開。氣管側壁不要分離,否則易傷及胸膜頂或縱隔,也能致氣管切口偏向一側,造成拔管困難。

    5.氣管切開位置宜在第3~4兩個軟骨環,如太高,易傷及第1軟骨環,會引起喉咽部狹窄;如太低,易使套管脫出或頂住隆凸,致粘膜損傷出血,或造成縱隔氣腫,甚至傷及胸內大血管。小兒右側胸膜頂較高,注意防止損傷。

    6.術中止血要完善,皮膚不能縫合過緊,以防止發生血腫或氣腫。

    [術後處理]

    1.室內保持清潔,空氣新鮮,溫度在22℃左右,相對濕度50%左右。每日更換兩層濕鹽水紗布遮蓋套管口,防止灰塵及異物吸入,防止干痂形成。

    2.根據需要向氣管內滴入抗生素、α糜蛋白酶和蒸氣吸入15分鐘,每日3~4次。體位不宜變動過度,翻身時,頭、頸、軀干保持在同一軸線轉動,避免套管活動或脫出造成的刺激或呼吸困難。小兒或神志不清病人有可能自行拔除套管者,要固定其手臂。

    3.密切注意有無呼吸困難,呼吸次數增多和阻力增大,套管內有無出血等,並及時尋找原因,予以處理。

    4.呼吸和氣體交換量得到解決後應及早拔管。拔管前注意:

    ⑴先用軟木塞或膠布堵塞管口1/2,如無呼吸困難,可進一步堵塞2/3,直至全部堵塞1~2日而無呼吸困難,即可拔管。軟木塞或膠布必須用線固定在氣管套管的固定帶上,以防被吸入氣管。

    ⑵如用帶氣囊的氣管套管,應先排空氣囊,再堵塞套管。

    ⑶拔管前准備一套氣管切開器械,以備萬一拔管後出現呼吸困難時重新插管。

    拔管前先吸盡氣管內分泌物,然後松開固定帶,順套管彎度慢慢拔出。如出現呼吸困難,應立即用另一消毒套管由原切口插入。拔管後不需縫合傷口,可用油紗布包扎,或用蝶形膠布拉攏傷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