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鼻部常見疾病 >> 鼻窦炎 >> 鼻窦炎診斷治療 >> 鼻窦炎的手術治療

鼻窦炎的手術治療

  (1)輔助手術:對於兒童慢性鼻窦炎,如果是扁桃體和(或)腺樣體炎症或肥大引起者,施行扁桃體和腺樣體切除術有助於改善鼻腔一鼻窦的通氣引流功能,部分患兒可治愈。成人慢性鼻窦炎如與鼻中隔偏曲等有關者,則應作相應輔助手術處理。

  (2)鼻窦手術:慢性化膿性鼻窦炎藥物治療無效時,推薦手術治療。通常把內鏡問世以前的鼻窦手術稱為傳統鼻窦手術,把內鏡下施行的鼻窦手術稱為鼻內鏡手術或內鏡鼻窦手術。

  1)傳統的鼻窦手術:治療慢性上颌窦炎的傳統手術方法即柯陸(Caldwell-Luc)手術和上領窦鼻內開窗手術,七十年代以前是治療慢性上颌窦炎的主要手段,現在已不主張使用。

  2)鼻內鏡手術:即指以改善和恢復鼻腔鼻窦通氣、引流功能,為粘膜炎症的良性轉歸創造條件所施行的手術。內鏡鼻窦手術的基本原則是:①糾正解剖學異常和影響鼻通氣的病變;②開放病變鼻窦並清除不可逆病變;③選擇性處理中鼻甲和盡量保留窦內粘膜;④手術結束時五個通暢:嗅裂通暢、鼻腔通暢、後鼻孔通暢、窦口鼻道復合體通暢以及各鼻窦開口通暢。

  3)鼻內鏡手術療效的評定:可以參照1997年鼻內鏡鼻窦手術療效海口標准進行。近期隨訪不少於6個月,遠期隨訪不少於一年,該標准考慮了患者自覺症狀的改善和鼻內鏡檢查結果兩方面的因素。

  4)圍手術期的綜合性治療:鼻內鏡手術改善或糾正了窦口鼻道復合體阻塞性病變,但沒有直接處理鼻窦粘膜的炎性病變。因此,圍手術期的系統藥物治療和手術後局部處理就成為整體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①手術前期(7天)是指手術前對患者進行的藥物治療階段,目標是抗炎、抗水腫,包括全身使用抗生素和鼻腔局部使用類固醇激素。對有明確變應性因素參與者及鼻粘膜重度腫脹者.可適量口服類固醇激素。臨床資料表明,術前藥物治療對於減少術中出血、判定病變粘膜的取捨具有重要意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