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耳養生:耳不極聽

耳養生:耳不極聽

  我國古代養生家在談到耳養生時說過:“耳不極聽”。人長耳朵就是用來聽聲音的,為什麼不能“極聽”呢?這是因為耳朵在進化過程中,只能適應一定量的聲波刺激,不及,聽不到;超過,產生損傷。科學家經過測試發現,人白天忍受噪音的限度為65分貝。所以,我國規定的噪音防滬標准為85到90分貝,歐美為85到100分貝。而人耳只能聽到20赫茲到2萬赫茲頻率的聲音,並不是世界E所有的聲音都能聽到。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造成的高分貝噪音越來越多。對此,聯合國早在70年代末的一次環保會議上就指出,噪音已經成為“人類不可容忍的災難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就噪音污染進行的調查,發現歐美各國噪音污染越來越嚴重。在美國生活在85分貝以上噪音污染環境下的居民人數20年來上升了數倍。發展中國家情況更嚴重。幾年前,美國發生一起噪音污染案件,曾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普林斯頓大學音樂教授皮特博士聽完一場搖滾音樂會後,發現樂隊爆炸性的演奏,讓他患上了耳鳴和失眠。醫生檢查發現他4%的聽力受到損傷。於是,皮特一怒之下將樂隊告上法庭。

  受到“極聽”噪音傷害的何止皮特,傷害的程度可能也遠遠超過皮特,只是沒有拿起法律武器罷了。美國醫療協會的—項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青少年中有15%以上的人聽力受到噪音損傷。許多40多歲的人聽力相當於70多歲的人。據我國殘聯聽力語言康復中心資料,我國殘疾人約有6000萬人,聽力殘疾有2057萬,占殘疾人的比率最大。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噪音污染的受害者。

  噪音污染不僅包括大環境的噪音,如工地施工、機器轟鳴、飛機汽車發動機音響等等,很多電子產品產生的噪音,對聽力的損傷也不可等閒視之。如目前青少年聽力損傷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專家認為這和經常使用耳機密不可分。正常情況下,聲音要經過一段距離才能到達耳朵,這中間聲音中的高頻部分已經被空氣吸收。而隨身聽等緊緊扣在耳朵上,耳朵吸收了全部頻率的聲波。而且,耳朵在適應較高聲音過程中,降低了對聲音層感覺的靈敏度,感覺聲音逐漸變小,不自覺地把聲音調到聽力可能受損的程度。特別是在跑步時聽,由於血液流向四肢,內耳受到的傷害是平時的—倍。那些邊跑步邊聽MP3的人,絕不能因時尚損害自己的聽力。

  人耳是聲音環境的產物,它的構造和材質只能適應一定范同的聲音,超過這個范同,就會受到傷害。當聲音傳入耳朵引起鼓膜震動,再由三根聽小骨把振動傳給內耳耳蝸。耳蝸充滿液體,與感受聲音頻率的毛細胞連接,毛細胞把振動轉化成電子信號傳給大腦,便“聽到”聲音了。當高能量的聲波傳人內耳時,或者前庭膜破裂,內外淋巴液混合中毒,使毛細胞壞死;或者基底膜的振動使網狀層產生微孔,使內淋巴液滲入,引起鉀離子過高,也致毛細胞壞死;或者噪音的刺激使耳蝸血管收縮,有關組織由於缺血而壞死;或者使代謝紊亂,細胞出現無氧代謝,蛋白質、脂類和葡萄糖原無法分解和合成。噪音對毛細胞的傷害造成噪音性耳聾。噪音性耳聾初期可以恢復,長期下去可能造成不可逆性耳聾。

  物極必反,“極聽”的結果必然是什麼也聽不到。為了我們終身都能聽到這個世界上的美妙聲音,請千萬不要“極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耳朵日常保健應注意的七點

  1.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當人情緒激動或著急之後,人的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可

孩子看電視聲音大?小心

  春季萬物復蘇,各種病菌開始大量繁殖,兒童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上一些疾病。家長如果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