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護理保健 >> 耳部護理 >> 生活中偷走聽力的“小偷”竟然有這些 真令人意想不到

生活中偷走聽力的“小偷”竟然有這些 真令人意想不到

  本文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楊海弟副教授、高敏倩醫生

  3月3日是全國第十八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是“防治耳聾,精准服務”。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楊海弟副教授說,人類的聽力極為脆弱,其與大腦很相似,耳內毛細胞和大腦神經元細胞均無法再生,因此耳聾離我們一點也不遠。防治耳聾就要警惕生活中的“聽力小偷”。

  小偷一:入耳式耳機

  楊海弟副教授指出,在地鐵及公交車上,隨處可見人們戴耳機聽歌、看電影。“這就是最常見的“聽力小偷”。耳機之所以成為聽力小偷。原因如下:

  ①據不完全統計,地鐵及公交車的背景噪聲達70分貝,人們處於此等嘈雜環境下,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音量,通常而言,此時的耳機音量均對聽力有一定的損害;

  ②不同類型的耳機對聽力的損害程度亦不一樣,耳機類型有耳罩式耳機、耳塞式耳機及入耳式耳機。在同等佩戴時間下,耳罩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害最小,但不便於隨身攜帶,入耳式耳機對聽力的損害最大,因其攜帶方便的優點,人們多選用入耳式耳機;

  ③人耳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或會造成短時間但可逆的聽力損失,或會造成永久性且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國際上常采用“60—60原則”保護聽力,但是楊海弟副教授提醒說,根據我國國情,按照現在人們的出行方式及其佩戴耳機習慣,戴耳機時以“60—60—60原則”為宜,即耳機音量分貝須少於60分貝,耳機音量須少於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時間須少於60分鐘。同時,在公交車、地鐵及其他嘈雜環境中最好不要佩戴耳機。

  由於嘈雜環境中的背景噪音分貝數十分高,KTV、酒吧等背景噪音更可達110分貝,完全可以一瞬間“偷走”人們的聽力。同理,在馬路上開車打開車窗吹風,且播放音樂,對聽力的損害也十分大,且難以察覺。因為在這種環境下,音樂的分貝數可達100分貝。另外,某些職業也需要長期接觸噪聲,易造成職業性耳聾。倘若人們住在高層,背景噪音也較大。在種種無法避免噪聲的情況下,楊海弟副教授認為,盡量少往嘈雜環境,或在前往嘈雜環境時戴上防噪耳塞及防噪耳機;住在高層的人們也可常備防噪耳塞及防噪耳機;在開車過程中,盡量關上車窗再聽音樂。

  小偷二:耳毒性藥物

  耳毒性藥物也會對聽力造成一定的損害,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而且特別喜歡“針對”兒童及老人的聽力。耳毒性藥物以損害高頻段聽力為主,耳聾或發生在用藥過程中,或發生於停藥後。高敏倩醫生列舉了生活中常見的耳毒性藥物:

  ①抗生素,如治療結核病的鏈霉素、治療細菌感染類疾病的慶大霉素、治療肺炎的卡那霉素、治療心內膜炎的萬古霉素;

  ②利尿類藥物,如治療水腫或高血壓的呋塞米;

  ③水楊酸類藥物,如止痛用的阿司匹林;④抗腫瘤類藥物;⑤抗瘧劑等。高敏倩醫生建議,生病時切勿亂吃藥,須依據醫囑服藥,如有必要,在服藥過程中進行聽力監測,隨時監測聽力的變化。

  小偷三:工作壓力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工作壓力日漸增大,精神因素所致的突發性耳聾屢見不鮮。楊海弟副教授提醒說,突發性耳聾患者必須及時就醫,平日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少喝酒,少吸煙,勿過度勞累,且預防病毒感染。

  小偷四:“三高”

  楊海弟副教授說,不良飲食習慣容易導致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而“三高”也會發出“耳聾之箭”。有文獻報道,糖尿病患者的耳聾發生率高於正常人。這是“三高”會損害耳朵內的細胞及神經,且耳聾的發病過程緩慢,不易察覺。對於“三高”患者,生活中需注意以下事項:①積極治療,控制“三高”病情;②發生耳聾,應立即就醫; ③定期前往醫院檢查血糖、血壓及血脂,且控制在正常范圍內。④健康飲食,少吃油膩食品、酒精飲品,多吃清淡類食物;⑤健康作息,做到少熬夜,多運動。

  小偷五:不良生活習慣

  楊海弟副教授說,不良生活習慣也會無聲無息地“偷走”你的聽力。很多人醒鼻涕時,喜歡同時捏住兩側鼻子用力擤。殊不知這樣會使鼻涕,沖浪般“沖進”中耳,使中耳內的器官“溺水”,導致聽力損害。

  養育嬰兒時,讓嬰兒平躺著吸吮乳汁或牛奶,乳汁或牛奶也會“流進”中耳,使得“溺水”的中耳器官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聽力損害。

  一些不正確的掏耳朵姿勢,如用牙簽、針、發卡等尖銳物品掏耳朵,造成鼓膜穿孔,無法正常地將聲音傳給中耳;未消毒過的挖耳勺或其他不干淨的物品掏耳朵,造成外耳道發炎。耳朵入水時處理不當、罹患腮腺炎等病毒感染的疾病時忽略不理、蟲子或其他異物進入耳朵時處理不當等皆會使聽力受損。

  楊海弟副教授說,聽力一旦受損,請患者立即就醫,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間。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