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的耳朵出現異常就容易導致健康受到影響,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來保護耳朵呢?
五種日常護耳方法推薦

少挖耳垢
耳垢是一種外耳道的分泌物,有保護功能,不需要特別清理,不適當地挖耳會導致外耳道炎,甚至造成鼓膜外傷穿孔,引起中耳感染,影響聽力。如耳垢過多堵塞外耳道,可到醫院進行清理。
游泳時最好使用耳塞
耳朵進水後要及時擦干,避免誘發耳內感染。同時避免深潛水。一是深水會對鼓膜造成壓力傷,二是易引起眩暈,引發危險。
避免應用耳毒性藥物
可以致聾的藥物主要有: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這些藥物易損害內耳,造成耳聾和平衡失調。
遠離嘈雜環境
久處噪聲環境會導致耳內的微細血管痙攣,供血減少,造成噪聲性耳聾。
改變不良生活習慣
如長戴耳機聽音樂;總用一側的耳朵聽電話或通話時間過長;長期精神緊張,不能合理安排作息。
日常護耳建議
鳴天鼓
這是我國傳統的保健養生方法。做法很簡單,先以兩手心掩耳,然後用兩手的食指、中指和無名指分別輕輕敲擊腦後枕骨,發出的聲音如同擊鼓,所以古人稱作“鳴天鼓”。堅持每天睡前重復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預防和治療眩暈、耳鳴、耳聾、內耳疾病等。俗話說,“耳好腎好睡眠好”,睡前鳴天鼓還有助改善睡眠狀況。
彈“風府”
用雙手掌掩耳,用雙手食指、中指、無名指輕輕叩擊風府穴(位於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觸摸耳垂後面,有稱為“乳突”的凸骨,從此骨下方沿後緣,觸摸上方的骨頭,有一淺凹處。)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竅(通俗的講即為耳朵眼),壓耳門,各3次。堅持此法,有增強聽力、醒腦通竅的作用,能防治頭暈、耳鳴、耳閉、腦鳴等疾患。
揉耳垂
雙手分別放在兩耳根部,食指和中指分開置於耳朵前後,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然後從耳垂開始,夾持耳朵向上推動,注意要有一定的力度,並且緊貼耳廓,直到耳尖,每天50次。經常揉耳垂,有防止耳朵凍傷、振奮精神、保護視力和臉部減肥的功效。
搓“兩心”
兩心指的是手心和腳心。經常按壓手心的勞宮穴(握拳屈指時無名指尖處),有強壯心髒的作用,而經常按摩腳心的湧泉穴(位於足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有補益腎髒的作用。腳心與掌心,“心心相印”有助於心腎相交,緩解耳部症狀。沒事的時候坐在床上或者沙發上,左、右手交叉,用掌心搓腳心,或者用手心拍打腳心,就是搓“兩心”的護耳保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