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具有非常嚴重的危害性,會有特別多的朋友遇到中耳炎疾病,傷害到了患者耳部方面的健康,因此我們需要觀察耳部的變化,應當深入的了解中耳炎疾病的相關知識,發病期間還要重視此病的護理,了解一下具體的護理措施是什麼呢。
中耳炎是寶寶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寶寶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較大的寶寶會說耳痛,但嬰幼兒由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常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等。由於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劇,所以患中耳炎的寶寶往往不肯吃奶。這主要與寶寶的耳部解剖特點有關。與成人相比,寶寶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故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患中耳炎的寶寶還常伴有發熱、畏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如果孩子有不肯吃奶、夜間啼哭、磨擦單側耳朵、部分聽力喪失或耳朵出現排洩物等症狀,就應該考慮是否為小兒中耳炎。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耳內滲出的積液如果留存達3個月患兒就可能喪失部分聽力。因此,不論是急、慢性中耳炎,家長都應帶寶寶積極治療,不可拖延,究竟兒童患上中耳炎該怎麼護理呢?65%的寶寶在出生後的第一年內,至少會受到一次耳炎或其他聽覺器官疾病的侵擾。如果染病寶寶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可能會導致失聰甚至危及生命。另外,寶寶反復患急性中耳炎,還可能與免疫功能異常有關系,比較好去正規的耳鼻咽喉科室確診。一般來說,寶寶中耳炎在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後,穿孔的鼓膜可以自然愈合。現在還有不少家長用偏方治中耳炎,也就是將某些中藥或藥片磨成粉吹進耳朵裡,這是很危險的。
如果藥末堵塞鼓膜的穿孔處,內耳鼓室內的膿液引流不暢,長期刺激、腐蝕鼓膜,可使炎症向周圍組織擴散。嚴重時膿液可向顱內蔓延,引起硬腦膜外膿腫、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等並發症。顱外並發症如耳後骨膜下膿腫、迷路炎和周圍性面癱等,這些並發症的發生將會有生命危險。寶寶如果出現中耳炎是話不僅要治療,護理對患兒的寶康復也是十分有幫助的,專家建議大家在給寶寶治療中耳炎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讓寶寶恢復的更快。
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素及青霉素族,切不可盲目亂用抗生素。給藥途徑多選擇靜脈點滴,這可以使藥物更快地到達病灶,發揮作用。向耳道內滴藥是治療中耳炎的重要方法,滴耳藥可以直接作用於病灶局部,使藥物的作用發揮得更充分。在給孩子滴藥的時候,可以讓他側臥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頭向一側偏斜,然後進行滴藥。孩子的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所以在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以便藥液順利流入耳道。滴入藥液後,要用手指輕壓孩子的耳屏數次,使藥液到達患處。如果孩子的耳朵有出膿的現象,應先用3%雙氧水清潔他的耳道,然後再滴藥。孩子滴藥後要側臥,待藥液滲入組織後再起來活動。在給孩子滴藥前要注意: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如果藥液過冷的話,應該稍稍加溫,以免孩子在藥液滴入後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了解以上的介紹後,我們認識了中耳炎在治療期間的護理措施有哪些了,此病一旦出現將會給患者的聽力帶來影響,也因此傷害了患者朋友的耳部健康,我們必須要深入的去了解中耳炎的知識,積極的展開中耳炎疾病的預防才可以。
一、咽喉部的炎症造成咳嗽、喘憋咽是人體與外界相通的要道,具有重要的防御、呼吸、吞咽、發聲共鳴等功能。咽的急、慢性
引發中耳炎的四種不良習慣中耳炎是種常見的耳部疾病,日常生活中導致中耳炎的原因很多,很多的中耳炎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覺中患上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