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下降、耳鳴是常見的耳部問題,有些人不把它當回事,一直拖延檢查治療的時間,結果造成嚴重影響,聽力下降警惕五種耳部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的報告,全球有3.6億聽力殘疾人,占全球總人口的5.3%。耳聾沒得治”的說法早就過時了,隨著生物醫學快速進步,目前大部分的耳聾疾病可以通過醫學手段干預得到治愈或改善。提供7種耳聾疾病的臨床病例,呼吁人們提高警惕,及早發現及治療耳病。
1、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專家剖析: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是臨床常見的耳聾疾病,主要表現為反復的耳流膿和聽力下降,少數患者可並發嚴重的顱內感染,其主要的治療手段是手術治療。王先生的案例警示人們,即使是普通的耳科疾病,如果不及時進行規范的診斷和治療,也可能致命。
2、突發性耳聾
專家剖析:
突發性耳聾是一種突發性的感音神經性耳聾,目前認為是血管病變、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內耳損傷所致,通常於過度疲勞或睡眠不足後出現。突發性耳聾以藥物治療為主,需盡早治療,病程超過一個月者,效果往往欠佳。預防方面要注意勞逸結合,注意休息,避免熬夜及精神緊張。
3、聽神經瘤
專家剖析:
聽神經瘤是起源於聽神經的良性腫瘤,可引起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嚴重者可導致面癱。聽神經瘤由於生長隱蔽,易漏診,如出現單側的進行性感音神經性耳聾和耳鳴,需到醫院進行聽力學和影像學的檢查,可及時發現聽神經瘤,並根據其大小和損害程度來制訂相應的治療方案。
4、耳硬化症
專家剖析:
耳硬化症是由於中耳聽骨鏈固定導致的雙耳進行性聽力下降,耳部體檢常無異常,以手術治療為主,可有效恢復聽力。由於耳硬化症起病隱蔽,進展緩慢,容易被誤診和漏診。中年人如出現無明顯誘因的雙側進行性聽力下降,建議到醫院進行聽力學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耳硬化症。
5、中耳癌
專家剖析:
中耳癌是惡性腫瘤,約80%的患者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史,早期可表現為耳流血、耳痛、聽力下降等,晚期可累及鄰近的血管和神經,甚至危及生命。由於中耳癌容易侵犯鄰近的重要神經、大血管及顱內結構,需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如出現單耳聽力下降,伴有耳痛、耳流血等症狀,需警惕中耳癌,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進行相應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