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鼻部疾病治療 >> 鼻窦炎 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

鼻窦炎 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

  導讀:鼻窦炎即鼻窦粘膜的炎症。在各種鼻窦炎中,上颌窦炎最多見,出現流膿涕、鼻塞、頭痛、嗅覺遲鈍、困乏、記憶力下降等症狀。導致鼻窦炎出現,最常見的致病原因是鼻腔感染後繼發鼻窦化膿性炎症。此外,變態反應、機械性阻塞及氣壓改變等均易誘發鼻窦炎,牙的感染可引起齒源性上颌窦炎。

  本報訊(記者文慧 通訊員曾小芳)日前,廣州天氣悶濕,導致許多鼻窦炎患者病情復發,持續性的鼻塞、頭痛等症狀。"鼻窦炎最讓患者難受的就是不通氣,因此保守治療時,多用鼻部粘膜收縮劑(滴鼻劑),讓鼻腔、鼻窦引流通暢,同時抗炎。一旦出現滴鼻藥和抗炎治療無效後,不能維持通氣,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董玉禮教授說道。

  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

  "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但鼻窦炎患者往往會忽略術後清理這一點,而術後按時復查和用藥,是鼻內鏡手術成敗的關鍵,即使出入院時,醫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患者依舊不當一回事。有的患者接到回訪電話後,會到醫院檢查;而不按時復診的占到絕大部分。"董玉禮教授坦言。

  為了解鼻窦炎患者對治療的認識程度,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日前對就診的鼻窦炎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200份,均為有效答卷。統計發現,有七成的鼻窦炎患者認為,鼻窦炎術後,症狀就能改善,最多復診1-3次;有二成患者知道鼻窦炎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復診需要醫囑及時進行;一成患者認為與醫生技術有關系。

  針對此項調查結果,董玉禮教授表示,7成患者對鼻窦炎的治療沒有理性的認識。鼻窦炎手術僅是鼻窦炎治療的開始,術後長達3-6個月、甚至1年的復診、換藥等綜合治療,這是手術的延續工作,臨床上有超過半數的患者,認為手術完成,疾病就治愈,這是誤區。因為他們對復診的認識不足所致。

  董玉禮教授介紹,鼻窦炎患者術後,需適當應用抗炎藥物,及時清理鼻腔及創面,適當應用鼻腔的修復劑。強調的是,術後的復診是保證康復的關鍵。醫院將病人術腔的情況、術式、診斷、聯系電話等資料,和每次復診的情況,都詳細記錄,復診時間是出院後一個月內每周一次,以後每2-3周一次,直到術腔粘膜上皮化。

  術後嚴格按醫囑復診減低復發率

  38歲的趙先生,在當地做了鼻窦炎手術後,認為症狀沒有改善,常出現鼻出血現象,他認為只是手術不成功所致。於是,到廣州武警醫院耳鼻咽喉中心進行進一步檢查治療。

  董玉禮教授接診後,檢查發現趙先生的鼻腔內的傷口很新,有結痂。趙先生坦言,不久前他在本地醫院做了鼻窦炎手術,沒有他想象中的恢復那麼快,而且醫生讓他每周去醫院復診,他認為那是不合理的要求,因此出院一個月有余,只復查過一次。另外就是,他會不時有鼻出血現象。

  聽完趙先生的主訴,董玉禮教授表示,這是鼻窦炎手術後需多次及時復診,讓不少患者難以理解,而不按醫囑執行,不堅持換藥,這就影響該病的治愈。

  對於出現術後出血的情況,是因為術後一個月內,患者鼻腔內的傷口未完全愈合,用力運動可導致傷口出血,因此,需指導患者正確的擤鼻涕方式,咳嗽、噴嚏時盡量輕柔,適當休息,避免做重體力勞動,另外,多吃水果、蔬菜,促進術腔修復;盡量防止感冒,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長時間處在空調環境下,與室外溫差多大,會刺激鼻腔。另外,恢復後期,可做適當體育鍛煉,如慢跑、打拳等,提高機體抵抗力,減少術後復發的機會。

  董玉禮教授強調,鼻窦內窺鏡治療慢性鼻窦炎後,恢復期約10-14周,期間必須采取綜合治療,而患者往往只重視手術,忽視術後復診,則降低了疾病的治愈率,增加復發機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偏方治療鼻炎

  ·鼻窦炎   偏方一:冷水治鼻窦炎  1975年我得了鼻窦炎,很嚴重。兩天一瓶滴

用減敏療法治療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的確困擾著許多患者,“減敏療法”是治本而非治標的方法。   進行減敏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