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耳部疾病治療 >> 掏耳朵的3大誤區 你肯定有犯過

掏耳朵的3大誤區 你肯定有犯過

  當“耳屎”積聚較多時,就會發癢,條件反射,人們就會去掏,而且很爽。掏耳朵看似非常簡單,每人都會做,只是方法對不對。下面給大家整理掏耳朵的3個誤區,看看你是否犯過。

怎麼正確掏耳朵 掏耳朵的誤區都有哪些 掏耳朵的方法有哪些

  誤區1、鼓膜破了,一定會耳聾

  正解:掏傷鼓膜,聽力下降

  坊間對鼓膜的認識是,一旦鼓膜破裂了,聽力就沒有了。其實並非如此,鼓膜損傷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當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時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個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擴發音量、增強聽力,它的破損甚至破裂只會影響聽力,但不會完全導致失聰。一般人掏耳朵時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個小洞,一般來說3個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復的。

  要提醒的是,不僅掏耳朵會捅破鼓膜,過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擊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個小孩在玩沙炮的時候震傷了耳朵,鼓膜上破了個洞,聽力大大受損。

  誤區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沒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澀就滴眼藥水一樣,很多人耳朵一有問題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亂滴藥水也可能帶來炎症。

  如果掏耳朵時,用干淨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傷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藥水。此時外耳道沒有受到細菌感染,保持干爽潔淨的環境。但滴了消炎藥水之後,反而營造了一個潮濕溫潤的環境,更容易滋生細菌。

  什麼情況下可以滴消炎藥水呢?當耳朵出現感染、流膿時,最好在醫生的建議下滴消炎藥水。洗澡時,最好別弄濕耳朵。可以用棉花團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團濕了再換。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後,最好滴兩滴消毒藥水。因為公共泳池內內的水可能存在各種細菌。

怎麼正確掏耳朵 掏耳朵的誤區都有哪些 掏耳朵的方法有哪些

  誤區3、耳朵覺得癢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時清潔耳朵的習慣,特別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來,或者覺得癢,每過幾天就掏一次耳朵。油耳和干耳是遺傳的,沒有辦法改變。油耳的人一但感覺油流出來了,用掏耳棒清潔一下看得見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過,正常人的耳屎會自動脫落,一般情況下不會堵塞。無論是油耳還是干耳,清潔耳屎的頻率大約一個月一次就夠了。一來耳屎的生長速度沒有那麼快,二來耳屎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不要將其“扼殺於搖籃之中”。

  我們的耳朵都有兩節,外面的一節外耳道表層覆蓋著皮膚,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裡面看不到的一節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會痛。在清潔時,最好使用松軟、干淨的棉簽,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並不好。很多耳朵癢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經常用不干淨的手掏耳朵、患有腳氣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時到醫院檢查

怎麼正確掏耳朵 掏耳朵的誤區都有哪些 掏耳朵的方法有哪些

  耳屎是用來保護耳朵的?

  在人的外耳道外側軟骨表面的皮膚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種淡黃色黏稠的物質,稱為耵聍,俗稱“耳屎”或“耳蟬”,它像“哨兵”一樣守衛著外耳道的大門。這種物質有的遇空氣干燥後呈薄片狀,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時“藏”在外耳道內,具有保護外耳道皮膚和粘附外來物質(如灰塵、小飛蟲等)的作用。

  如何正確掏耳朵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脫脂棉卷成棉簽兒,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耳屎太多難以掏出,可到醫院請醫生處理。如果自己掏耳朵,需要注意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後耳朵朝下,則耵聍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聍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後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颌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擤鼻涕不能太較勁 否則容易引來中耳炎

  擤鼻涕是引發中耳炎的危險動作之一,很多人為了圖一時之快,從而引發了嚴重的後果。   今年5歲的明明在幼兒

六招助您改善耳聾耳鳴

  人們交流靠眼睛看嘴巴說耳朵聽來共同完成,一旦出現耳聾耳鳴,不但造成人與人之間出現交流障礙,還會造成身體上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