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耳屎無需經常去掏就能自行脫落並排出體外,除非是因耳道內脫屑、灰塵等異物積成大塊甚至發生耵聍栓塞時,才需及時到醫院處理。相反,日常掏耳朵或洗耳不當,更容易傷害耳朵,誘發耳道炎等其他病患。
護耳小貼士
一般情況:耳屎會自行脫落
據介紹,人的外耳道有一種腺體叫做耵聍腺,會分泌一些淡黃色的黏稠液體,學名稱作耵聍,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耳屎。這種物質分泌出來後一般遇空氣會變干燥薄片,能黏附外來的灰塵、飛蟲等,對外耳道皮膚可起到保護作用。
雖然耵聍腺會不斷分泌耵聍,但不要主動去掏,一般情況下也無需擔心耳朵會被塞住。因為,耳屎在人們日常的咀嚼、張口等下颌動作中會被振動,並自行脫落排出體外。
油耳人群:最好兩三個月清一次耳屎
提醒,有一類特殊的油耳人群,耳朵內部油脂分泌比較多,外耳道脫落的上皮、灰塵可能混合分泌出來的耵聍結成團,並逐漸阻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塞,出現耳鳴、聽力下降,誘發耳道炎。因此,這類人群最好兩三個月清一次耳屎。
特別是喜歡游泳者,如果耳屎比較多,遇水後容易膨脹在耳道裡,致使聽力減退。另外,耳屎在潮濕和溫度合適的條件下容易繁殖細菌,甚至造成外耳道炎症,引發發燒等症狀,所以最好在游泳前先清理掉。
建議,洗耳朵最好到五官科,讓有經驗的醫護人員用嚴格消毒過的工具來進行。特別是有干硬的耵聍栓塞者,可用3% ̄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待其軟化後鉤出,或用生理鹽水沖洗出來。
異物刺激外耳道產生咳嗽反應
臨床上,我們發現醫護在給患者清潔耳朵時,有些人稱會感到喉頭癢,甚至干咳,也即產生所謂的‘耳咳反射’。我們的耳朵、咽喉和氣管的神經都是相通的,有個別人這一相關部位的神經處於淺表,比較敏感。
因此當外耳道受到大塊耳屎等異物刺激時會有反復的“耳咳反射”,只要清除了刺激物,這種特殊的反射現象也就隨之消失。
耳屎積多了居然會引起咳嗽!有人認為,只要平時注意耳朵清潔,經常掏一掏該不會有這種毛病吧?對此,認為是誤解。
這種病例並不多見。臨床上多數咳嗽還是跟呼吸道的疾病相關。如果以為常掏耳屎就能防咳嗽,那就成笑話了。提醒人們:平時要正確處理耳屎。
提醒:掏耳工具不消毒易誘發耳道炎
日常生活中,有挖耳屎習慣的人還真的不少!人們常用的掏耳工具不外乎棉簽和挖耳勺,也有些人會將自己的小指指甲留得長些,不時伸到耳朵裡去搗弄著,其實這種習慣並不健康。
力度掌握不好易傷耳膜
也有人喜歡在一些美容美發場所洗臉洗頭後順便洗耳,結果洗出毛病不得不上醫院來。臨床掏壞或洗壞了耳朵來就診的患者並不少見。
據一些患者描述,洗耳時那些場所的工作人員會雙手用力捂住他們的耳朵,然後用力振和抖,以鼓動耳膜振落耳屎,完了還拿挖耳勺掏耳屎。分析說,上述的動作如果力度掌握不好,很容易傷到耳膜;再有,這些服務場所和日常家用的掏耳工具大多都沒有嚴格消毒,,很容易向耳內帶入細菌,造成感染,甚至誘發耳道炎等病症。
建議,日常不要亂掏耳屎,即使是因洗頭洗澡和游泳等造成耳朵進水,也無需常用棉簽去清理。若水多時,只需單腳跳一跳,以此動作輕輕振落耳中的水;若只是稍微耳濕,則讓它自然風干就行了,根本無需處理。
對於中耳炎患者來說可謂是非常痛苦,專家介紹說小孩子如長期性聽力不佳,會影響他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在成人會影
導致耳鳴發生的原因是哪些導致耳鳴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耳鳴的存在可以是多種原因而形成的一種耳疾,影響到了聽覺神經而受到了影響,從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