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百科知識 >> 耳鼻喉治療 >> 關於治療 >> 聲帶息肉易戀上老師 三個方法治療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易戀上老師 三個方法治療聲帶息肉

   聲帶息肉為什麼易戀上老師呢?

    一說到老師,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嚴肅、敬佩、神聖、蠟燭、敬愛,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或許你們都認為老師是一個無比艷羨的職業,是一個頭頂著無數光環卻又很輕松的職業。因為她們有寒暑假,有自己的節日。但老師在給我們一代代人傳授知識的同時,身體也在經受著考驗——聲帶息肉,一個讓無數老師害怕的疾病,正在這個夏季,向著這群勤勞的園丁駛來。     老師,您被聲帶息肉戀上了嗎?     聲帶息肉為什麼易戀上老師呢?這是由於聲帶息肉的發生大多是長期發聲不當,用嗓過度,或是於一次強烈發聲之後,亦可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導致聲帶息肉。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均可成為此病的誘因,吸煙可刺激聲帶,部分更年期婦女發生此症則與激素水平降低有關。輕者僅有輕微聲音改變,重者嘶啞明顯甚至發聲困難。     用嗓過度和經常大喊大叫可導致聲帶息肉,聲音嘶啞是其主要症狀。老師是經常用嗓的人群,也是嗓音疾病高發人群,這與老師的職業特點有關,老師要不停的講話,並承受較大的壓力。專家指出,科學用嗓非常重要,一些老師不注意正確發音,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聽清楚自己講話,會不自覺的提高音量,面對課堂上不聽話的學生時還常常大聲呵斥,這些行為都會增加聲帶負擔。     聲帶息肉治療有三個方法
  一般治療     1、積極治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避免過度用嗓子,在患有急性喉炎、月經期間尤其注意。     2、舉重用力時,切勿屏氣過猛過久,以免聲帶過於緊張用力。     3、早期患者應嚴格禁聲2-3周,手術治療後應嚴格禁聲1周,創口恢復後應立即進行發聲訓練,矯正不正確的發聲方法,防止復發。     局部治療     1、蒸汽或霧化吸入,使用安息香酊、薄荷醑或碘化鉀、蘇打水治療。     2、使用洗必泰或含碘喉片含化。     3、手術治療:手術治療是該病主要的治療方法,適合於成熟的息肉。     手術治療     較大或已纖維化的聲帶小結和長期聲帶息肉患者,經過聲帶休息、發聲訓練和藥物治療無效時,應采取手術的方法進行治療。目前,患者可采用的手術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在局部麻醉下通過間接喉鏡將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切除;     (2)在光導纖維喉鏡下運用等離子將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去除。由於早期的聲帶癌和有些聲帶息肉用肉眼難以鑒別。因此,對切除的聲帶息肉應作相應的病理檢查。對在局部麻醉下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應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對其進行手術治療。中醫將聲帶息肉列入“慢喉喑”范疇,又稱久喑。總屬氣滯痰凝血瘀所致。症見聲嘶日久,講話費力,胸悶,舌質暗滯,脈澀。治宜行氣活血,化痰開音。   聲帶息肉易戀上老師 三個方法治療聲帶息肉     飲食治療     方1:紫桃蘿卜湯組成     紫菜、桃仁各15克,陳皮30克,白蘿卜250克。用法:紫菜撕碎,蘿卜切絲,陳皮剪小塊,共入鍋煮半小時,去渣,取水煎液300毫升;桃仁打細粉,以水煎液調沖,並加調味品,即可食用,每日1—2次。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主治: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聲嘶日久,講話費力,胸悶,舌質暗滯,脈澀。     方2:山楂陳皮湯組成     山楂40克,陳皮10克,紅糖適量。用法:山楂打碎,陳皮切碎,加水煎湯,加紅糖適量溫服。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主治: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聲嘶日久,講話費力,胸悶。     方3:桃杏仁涼菜組成     桃仁50克,杏仁50克,花生米150克,芹菜250克。用法:將桃仁、杏仁泡發洗去皮,花生米泡發洗淨,加佐料共煮熟,勿煮過久;將芹菜洗淨切斷,用開水焯過待涼,與桃仁、杏仁、花生米拌勻,加入少量鹽即可食用,可作正餐小菜食用。功效:行氣活血,化痰開音。主治:聲帶息肉,屬氣滯痰凝血瘀型,聲嘶日久,講話費力,胸悶。     飲食保健     多以清淡食物為主,注意飲食規律。     聲帶息肉的發生多由於長期發聲不當,或始於一次強烈發聲之後,亦可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等,以上均可成為此病的誘因。所以,我們在有疾病需治療的同時,也應該在平時做好預防工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小兒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方法

當你的寶寶被確診為小兒過敏性鼻炎時,醫生會告訴你一些減少寶寶接觸過敏原的方法,多半還會建議藥物治療。  怎樣診斷

口含片可能對於慢性咽炎治療沒有太大的效果

   有不少的慢性咽炎患者會常備潤喉片,在感覺不舒服的時候就含上一片。可是不同的咽喉片在使用的時候也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