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是鼻粘膜的急性炎症,常伴有急性鼻咽炎。後者是鼻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俗稱“傷風”或”感冒”。本病常發生於氣候變化不定的季節,為病毒經飛沫傳播所致。受涼、過度疲勞、營養不良、煙酒過度等各種能引起機休抵抗力下降的原因都可誘發本病。病毒入機體還可以使原來存在於鼻部和鼻咽部的細菌活躍、繁殖而引起細菌繼發感染。
急性鼻炎症狀體征
初期
(前驅期):約1~2天多表現為一般性的全身酸困,鼻及鼻咽部發干灼熱,鼻粘膜充血干燥。診斷和鑒別急性鼻炎應與某些傳染病的前軀症狀,如流感麻疹、猩約熱、流行性出血熱
等鑒別因這些病的開始,常先有急性鼻炎的症狀出現,有“急性傳染性鼻炎”之稱應予以注意。亦須與過敏性鼻炎作鑒別。在急性鼻炎時切忌用力擤鼻,以免炎症擴展引起中耳炎或鼻窦炎。
急性期
(濕期):約2-7天漸有鼻塞,鼻分泌物增多,噴嚏和鼻腔發癢說話呈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鼻粘膜明顯充血腫脹鼻腔內充滿粘液性或粘膿性分泌物,可轉為膿樣。全身有不同程度的發熱頭脹、頭痛等。
末期
(恢復期):鼻塞逐漸減輕膿涕也減少,若不發生並發症,則數日後可自愈並發症炎症亦可向下蔓延,發生咽喉、氣管和肺的炎症。
潛伏期1-3天起病時鼻內有灼熱感及癢感,打噴嚏,隨即出現鼻塞並逐漸加重,鼻涕增多,伴嗅覺減退及閉塞性鼻音。全身症狀輕重不一,大多有全身不適,倦怠,低熱,頭痛等。小兒全身症狀較成人重,多有發熱,甚至高熱,驚厥。常出現消化道症狀,如嘔吐、腹瀉等。合並腺樣體肥大時,鼻塞甚重,妨礙吮奶。局部檢查兩側鼻腔粘膜充血、腫脹,總鼻道或鼻底有較多分泌物,早期為清水樣,以後逐漸變為粘液性、粘膿性,繼發細菌感染時為膿性。若無並發症,症狀逐漸減輕乃至消失,全病程約歷7-10天。但纖毛輸送功能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復。並發症由於感染的直接蔓延,或不恰當的處理(如咽鼓管吹張、用力擤鼻等)。

感染向鄰近器官擴散,產生各種並發症:
(1)經鼻窦開口向鼻窦蔓延,引起急性化膿性鼻窦炎,其中上颌窦炎及篩窦炎多見。
(2)經咽鼓管並發急性中耳炎。
(3)感染向下擴散,並發急性咽炎、喉炎、氣管炎及支氣管炎,小兒及老人抵抗力低下,可並發肺炎。
急性鼻炎病因
常見的致病病毒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當機體由於各種誘因而抵抗力下降,鼻粘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壞,如血管痙攣,組織缺氧,纖毛運動功能障礙,SlgA減少等,病毒通過呼吸道傳染侵入機體,或原來潛藏於上呼吸道的病毒生長繁殖,毒力增強而致病。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還可合並細菌和的繼發感染。
常見的誘因為:
(1)全身因素:受涼,過勞,煙酒過度,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失調以及全身的慢性疾病等。
(2)局部因素:鼻中隔偏曲,慢性鼻炎等鼻腔慢性疾病,鄰近的感染病灶如慢性化膿性鼻窦炎、慢性扁桃體炎等,均有利於病原體在局部生長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