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專家從五方面給各位讀者介紹一下五種中耳炎的誘發途徑。
1.病原菌的種類和其生物學特征
中耳炎的病原菌以球菌和桿菌為主。細菌的種類在乳兒中耳炎的發病過程和表現並無決定性作用。
2.機體的免疫狀態
健康的機體能防御感染,使炎症過程縮短。在嚴重傳染病時,常繼發中耳炎。因病情嚴重,消耗甚大,機體抵抗力顯著降低,對中耳炎症發生不良影響,骨組織易遭破壞,炎症持續,病程拖延,並可發生嚴重並發症。
3.年齡
中耳黏膜由鼓室的膠樣組織變成。新生兒中耳只有主室,內部充滿膠樣組織。膠樣組織反應性很弱,又極不穩定,在1歲左右消失。膠樣組織也是細菌繁殖的良好溫床,易為感染破壞,因此嬰兒的中耳炎發病率較高。
4.乳突結構
乳突氣房借鼓窦與鼓室相通,其中氣化型乳突占l/3。常見松質型乳突、硬化型乳突和混合型乳突,松質型約占1/5。氣化異常者耳病最常見,急性易成慢性,常伴發嚴重並發症。一般說來,氣化型乳突易遭炎症破壞,常形成骨膜下膿腫。
5.中耳炎後的病理改變
急性中耳炎後常發生鼓膜和鼓室瘢痕粘連,這是因黏膜炎性改變或炎性滲出物機化所致。愈合的瘢痕可在鼓室內形成間隔,將上下鼓室分開。上鼓室間隙構造復雜,如再度感染,引流不暢,易成慢性。
上面是針對“生活中常見的五種中耳炎的誘發途徑的相關介紹”,相信各位讀者對於中耳炎的致病因素有了大體的認識和了解,患了中耳炎,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情持續發展,就很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並發症,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輕心,認真的對待,做好防止措施。
突發性耳聾發病率逐年有所增加,1萬人中約有10.7人發病,占耳鼻喉科初診病例的2%。兩耳發病占4%,其中一半兩耳
哪些原因導致寶寶藥物性耳聾人們服用各種藥物,本來是為了防病治病,健體強身,但是,事實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服用藥物後卻發生了藥物性耳聾。如果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