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鼻喉健康問答 >> 乳突炎問答 >> 化膿性腦膜炎是否傳染

化膿性腦膜炎是否傳染

化膿性腦膜炎是否傳染

男 | 0歲

病情描述:

昏睡,意志不清]2010年一月三日

曾經的治療情況和效果:

想得到怎樣的幫助:

提示:

因不能面診,醫生的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正規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醫生回復:

病情分析:病情分析:化膿性腦膜炎(puruletmeigitis,簡稱化腦),系由各種化膿菌感染引起的腦膜炎症.小兒,尤其是嬰幼兒常見.自使用抗生素以來其病死率已由50%~90%降至10%以下,但仍是小兒嚴重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中腦膜炎雙球菌引起者最多見,可以發生流行,臨床表現有其特殊性,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指導意見: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多見於冬春季,兒童發病率高.腦膜炎雙球菌為革蘭氏陽性菌,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在上呼吸道繁殖產主大量的內毒素,在抵抗力低下時,病原體侵入血液,繼而侵入腦膜,形成化膿性腦膜炎.傳染源是患者和帶菌者,尤其是帶菌者和不顯性上呼吸道炎患者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通過空氣飛沫傳播.但由於病原體對外界環境抵抗力差,只有當與傳染源密切接觸時才可能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成人70%~80%可通過隱性感染獲得終身免疫,故發病多為兒童.一般在冬春季節發病,有明顯的季節性,多呈散發性,有時也可小流行.自從疫苗接種後,周期性流行已少見.臨床表現本病潛伏期1~7日,一般2~3日,臨床上按病情及表現分為四型:①普通型:占病例的90%.急性起病,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如咽痛,流涕,進入敗血期後出現高熱,畏寒,寒戰.70%的病例皮膚粘膜出現暗或紫紅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勻的瘀點,瘀斑.1~2日後進入腦膜炎期,出現顱內高壓,表現為頭痛加劇,嘔吐頻繁(呈噴射狀)及腦膜刺激症(即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克,布氏征陽性),血壓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身痛煩躁不安和表情呆滯等毒血症表現,嚴重者出現谵妄,昏迷.嬰幼兒(2歲以下)因顱骨縫及囟門未閉,腦膜炎症狀常不典型,表現為高熱,嘔吐,拒食,哭鬧不安,甚至驚厥,雖無腦膜刺激征,但前囟門飽滿有助診斷.②暴發型:此型多見於兒童,病情凶猛,如不及時搶救可於24小時內死亡.常高熱,頭痛,嘔吐,嚴重精神萎靡,意識障礙,時有驚厥,少尿或無尿,患腦實質損害患者迅速進入昏迷,驚厥頻繁,肢體偏癱,血壓高,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此型又分為暴發休克型和暴發腦炎型.體克型除普通型症狀外,其突出表現為全身中毒症狀,精神極度萎摩,有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皮膚出現花紋,尿量減少,血壓下降,腦脊液多澄清,細胞數略增加或正常.血培養及淤點塗片為陽性.暴發腦炎型,其突出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終發生腦疝,呼吸衰竭.同時具有休克型和腦炎型症狀者為混合型,病死率極高.③輕型:僅出現皮膚粘膜出血點,塗片染色可發現病原菌,此型多見於兒童.④慢性敗血症型:很少見,多為成人,遷延數月之久,以發熱,皮疹,關節病變為特征,少數有肝大,多次血培養至高點塗片可找到病原菌.治療高熱者用酒精擦浴,頭痛者口服阿斯匹林,驚厥,抽搐時用10%的水合氯醛灌腸.①普通型:磺胺嘧啶仍為首選藥物,5~7日為一療程.加服等量碳酸氫鈉,用藥24~48小時症狀不好改用青霉素G或其它.②暴發型:治療盡早靜脈推注大劑量青霉素G.5~7日為一療程.除抗菌治療外,還要積極的抗休克及防止DIC.腦炎型要減輕腦水腫,防止腦疝形成和呼吸衰竭.中醫治療,熱入營分型以清營洩熱為原則;熱入營血型以氣營兩清為原則.預防本病的預防主要是早期發現病人及時隔離直至症狀消失,居室通風好,消毒衣物.對帶菌者給予藥物治療.對可疑病人應予觀察或治療.可用磺胺嘧啶,同時用等量碳酸氫鈉口服,連用3~5天,或者用磺胺異惡唑,連服3~5天.流行期外出帶口罩,減少集會.廣泛進行人群預防接種,主要用於6月~15歲兒童.【診斷】由於各種腦膜炎的致病微生物,臨床經過,治療方法與預後各不相同,臨床上首先要區別是否為化膿性腦膜炎和確定細菌種類.許多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臨床表現與化腦相似,因而不可能僅從症狀,一般體診來診斷化腦.必須重視眼神,前囟緊張充(有些患兒因失水而前囟不飽滿,但仍較緊張),對可疑者應早作腰穿檢查腦脊液進一步確診.只有在流腦流行季節,當患兒存在典型症狀及瘀斑,臨床診斷已經明確時,才可免除腦脊液檢查.遇有以下情況應考慮有化腦可能:①病兒有呼吸道或其他感染如上感,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骨髓炎,蜂窩組織炎或敗血症,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症狀.②有頭皮,脊背中線的孔窦畸形,頭顱俐傷,同時伴有神經系統症狀.③嬰兒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熱,經一般治療無效.④乳幼兒實效高熱伴驚厥,而不能用一般高熱驚厥解釋者.新生兒早期腦膜炎病原菌剛剛開始侵入腦膜,腦脊液變化可能不明顯,高度懷疑時應隔一,二日後重復檢查.當患兒有劇烈頭痛,頻繁嘔吐,驚厥,血壓增高,視神經乳突水腫等顱內壓增高表現時,決定腰穿應特別慎重,為防止發生腦疝可先滴注甘露醇1g/kg以減低顱內壓.半小時後選用帶有內芯的腰穿針穿刺後患兒需平臥休息2小時以上.明確致病菌是有效治療的合保證.通過年齡,季節等流行病學資料與臨床經過雖能對致病菌作出初步推測.進一步確診必須依靠腦脊液塗片,細菌培養,對流免疫電泳等抗原檢查法.此病起病一般較急,腦脊液外觀微毛或輕度渾濁,白細胞稍增多,但以後即以單核細胞為主,蛋白輕度增高,糖,氯化物正常.應注意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特殊表現,以助鑒別.某些病毒感染,腦脊液細胞總數可明顯增高,且以多核白細胞為主,但其糖量一般正常,腦脊液IgM,乳酸氫酶及其同功酶(LDH4,LDH5)不增高可助鑒別.起病多較緩慢,常先有1~2周全身不適前驅症狀.也有急驟起病者,尤其是患粟性結核的嬰兒.典型結核性腦膜炎腦脊液外觀毛玻璃樣,有時因蛋白含量過高而呈黃色.白細胞數200~300×106/L,偶爾超過1000×106/L,單核細胞胞占70%~80%.糖,氯化物均明顯減低.蛋白增高達1~3g/L,腦脊液留膜塗片可找到抗酸桿菌.應仔細詢問患者有無結核接觸史,檢查身體其他部位是否存在結核病灶,進行結核菌素試驗,在痰及胃液中尋找結核菌等以協助診斷.其臨床表現,病程及腦脊液改變與結核性腦膜炎相似,起病緩慢症狀更為隱匿,病程更長,病情可起伏加重,確診靠腦脊液印度墨汁染色見到厚莢膜的發亮圓形菌體,在沙氏培養基上有新型隱球菌生長.但一般腦膿腫起病較緩慢,有時有限局症狀,腦脊液壓力增高明顯,細胞數正常或稍增加,蛋白略高.當腦膿腫向蛛網膜下腔或腦室破裂時,可引起典型化腦.頭顱B超,CT,核磁共振等檢查,有助進一步確診.其病程較長,經過更隱伏,一般有顱高壓征,且可有異常的局部神經體征,常缺乏感染表現.多依靠CT,核磁共振檢查鑒別.系急性感染及毒素所引起的一種腦部症狀反應,多因腦水腫所致,而非病原體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故有別於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其臨床特征為谵妄,抽搐,昏迷,可有腦膜刺激症狀或腦性癱瘓.腦脊液僅壓力增高,其他改變不明顯.Mollaret氏腦膜炎少見,以良性復發為其特征,詳見肺炎球菌腦膜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