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鳴 >> 耳鳴基本常識 >> 耳鳴的分類

耳鳴的分類

  根據不同的標准,耳鳴有不同的分類,一般常根據下列標准進行耳鳴分類:

  (1)根據耳鳴的發病原因,可分為耳源性耳鳴和非耳源性耳鳴。耳源性耳鳴按其發病部位, 又可分為周圍性與中樞性兩大類。周圍性耳鳴包括外耳、中耳、內耳迷路及耳蝸神經等部位所引起的耳鳴;中樞性耳鳴的病變部位在蝸神經核、中樞通路及大腦皮質聽覺中樞。非耳源性耳鳴泛指一切與聽覺器官無關的疾病所引起的耳鳴,常見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神經性疾病等。

  (2)根據耳鳴能否被他人聽見,可將其分為主觀性耳鳴與客觀性耳鳴;主觀性耳鳴較常見,占耳鳴的絕大多數。客觀性耳鳴極少見,此類耳鳴檢查者亦可聽到,且可以記錄,多由於 耳附近疾病的影響所致,如頸動脈瘤、頸靜脈球體瘤、咽鼓管肌群或軟腭肌陣攣、咽鼓管過度開放、颞颌關節病等引起的耳鳴。

    (3)根據耳鳴的表現特征,可將其分為持續性耳鳴和節律性耳鳴。持續性耳鳴可有單一頻率或多頻率聲調的混合,多為主觀性耳鳴。節律性耳鳴多與血管搏動一致,偶爾與呼吸節律一致,耳鳴的頻率較低,如為肌肉收縮所引起,則耳鳴的頻率較高。節律性耳鳴大多數為客觀性耳鳴。

    (4)根據耳鳴的測試分類。Feldman(1971年)根據耳鳴患者的純音聽力曲線與耳鳴的掩蔽阈曲線的關系,把耳鳴患者分為以下5型: 

  Ⅰ型:常為高調耳鳴,且伴有高頻聽力損失,聽力曲線與掩蔽阈曲線從低頻到高頻逐漸靠攏,故又稱會聚型。此型患者多屬工業噪聲性耳鳴,約占受檢者的22%。

  Ⅱ型:比較少見,兩條曲線從低頻至高頻逐漸分開,故又稱分離型此型約占受檢者的2%。

    Ⅲ型:聽力曲線與掩蔽曲線相互毗鄰,近乎重合,故又稱重疊型此型可見於美尼爾病與耳硬化症患者,約占受檢者的53%。

    Ⅳ型:當聽力曲線與掩蔽曲線的各個頻率點相距10分貝或大於10分貝時,兩條曲線有一定的間距,這意味著需要用較響的聲音才能把耳鳴掩蔽住,故又稱間距型。此型不多見,約占受檢者的17%。

  Ⅴ型:任何強度的純音或噪聲均不能掩蔽的耳鳴即屬此型,故又稱阻尼型或不能掩蔽型,此型可見於重度感覺神經性聾者,因聽力損失嚴重,即使用很強的掩蔽噪聲也只在患者的聽阈附近,甚至根本聽不到,因此難於產生對耳鳴的掩蔽效應。不僅如此,有部分患者盡管聽到的掩蔽聲很響,然而耳鳴依然如故。對雙側耳鳴患者,需雙耳同時施加掩蔽聲以確定是否屬於此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