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耳鳴的中醫家庭自我按摩療法
引起耳鳴的原因有很多,如;腎虛、高血壓、低血壓、頸椎病等等,所以針對病因的治療效果會更好,治療時可配合使用相關經脈及穴位。
屏氣鼓腮靜坐放松,深吸一口氣後,以一手拇、食指捏住鼻孔(或令兩鼻孔屏住氣息),然後慢慢將氣進入口腔,並鼓起兩腮,持續10~20秒鐘後呼氣。重復3~5次。這樣可使空氣進入耳道,調節耳部血管的壓力,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緩解耳鳴症狀。
張嘴、閉嘴將嘴最大限度地張大張開,同時向外呼出一口氣,類似深度打“呵欠”的感覺,然後再用力吸一口氣閉合起來,持續3~5秒鐘後呼出,這樣張張合合,重復若干次。通過臉部肌肉的運動,可以保持耳咽鼓管的通暢,調節耳朵內外的壓力平衡。特別是對耳膜塌陷引起的耳鳴效果明顯。
鳴天鼓兩手掌置於耳後並向前滑動,用耳郭將外耳道遮蓋,余指自然放於頭後部,兩手掌先相對用力擠壓、放松5~8次,然後在兩手掌相對用力擠壓的同時,兩中指貼緊頭皮,食指指腹迭壓在中指指甲緣(或末節處),並快速的滑下擊打頭部,輕輕彈擊後頭下部36次,可聽到咚咚之聲。還有安撫腦部神經及增強記憶力之功。
按揉耳周穴位用兩手中指或拇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的聽宮、聽會、耳門及翳風穴,力度以感覺酸脹為佳。按揉時可配合嘴的張開、閉合,以增加療效,每穴約1分鐘。
耳部手法用拇、食指指腹揉捻耳垂、耳弓、耳郭3~5遍,向下、向外、向上、向外輕輕牽拉3~5遍。
擦耳根食、中指夾住耳根,食指輕輕前抬,略施以輕微向內的壓力,進行快速上下擦動10余次,透熱為度。
從廣義角度講,耳鳴也還包括客觀性耳鳴,後者有相應的聲源,如血管源性或肌源性的雜音等。耳鳴不同於幻覺,在無外界聲源
要注意耳鳴可能造成的危害耳鳴所產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若是發現有耳鳴現象的發生而不及時遏制的話,那麼就是在縱容自己一步一步走向耳聾的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