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耳鳴 >> 關於耳鳴 >> 扒一扒耳鳴的發病原因及保健方法!

扒一扒耳鳴的發病原因及保健方法!

   耳鳴是如何產生的呢?

    科學研究表明,耳鳴是在聽覺系統(外耳、中耳、耳蝸等聽覺器官和聽覺神經、聽覺皮層)遭受各種因素損傷的情況下,產生異常的神經放電,這種生物電信號被大腦皮層錯誤地“翻譯”為聲音。因而,耳鳴的患者,絕大部分可以檢查出聽覺系統或輕或重的損傷,耳鳴是伴隨這些損傷的一種症狀,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   有時候,聽覺系統損傷的症狀很明顯,如嚴重的耳聾、耳流膿、耳外傷、眩暈等。而在很多時候,聽覺系統的損傷悄悄發生了,人們還沒有感覺到這些損傷,耳鳴就已經很明顯了,特別是對長期接觸噪聲、或服用某些藥物的人。這是因為,人的聽覺分為低頻、中頻、和高頻區,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聲音為中頻聲,高頻區和低頻區的聽覺損傷容易被忽略,而高頻區的聽覺又是最容易受損傷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耳鳴又是聽覺系統病變的警報。
  導致耳鳴的病因到底有哪些呢?     先說外耳疾病:片狀盯聆(即耳屎)貼近耳膜時,盯聆隨著頭部的擺動而撞擊耳膜,產生耳鳴;或耳道裡盯聆太多,塞滿耳道,則因自己的體聲(肌肉收縮、血管搏動的聲音)不能傳出去而產生耳鳴。   中耳疾病:中耳裡面有積液,液體隨頭部擺動而流動,產生聲音;耳膜破了,則外界的噪聲被引進,產生耳鳴。     引起耳鳴最常見的原因是內耳疾病。噪聲損傷、藥物中毒、病毒感染、內耳缺血以及耳蝸隨著增齡而老化等因素,還有全身疾病對內耳的影響,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導致內耳損傷。當這些損傷因子作用於內耳時,聽力的損傷可能明顯,也可能根本感覺不到,但都可導致耳鳴。     從內耳以上直到大腦,稱為聽覺中樞(醫學上也稱“蝸後”)。這些部位的病變也可產生耳鳴,最常見的疾病如聽神經瘤、聽神經病、大腦外傷等。這些疾病的早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可以沒有其它任何症狀,而只有耳鳴,而且耳鳴很頑固。   患了耳鳴該怎麼辦呢?     生理情況下,也會有一過性耳鳴。醫學上將持續5分鐘以上的耳鳴稱為病理性耳鳴。患了耳鳴,應該及時看醫生,積極尋找病因,做到心中有數:     ①如果導致耳鳴的原發疾病很清楚,而且經過治療後,原發病已控制,耳鳴對患者的影響又不太大的情況下,不必專門治療耳鳴,注意耳鳴的保健就行了,如突發性耳聾以後遺留的耳鳴;     ②如果導致耳鳴的原發病還在發展中,則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耳鳴有望隨著原發疾病的治愈而減輕或消失,如高血壓、糖尿病導致的耳鳴;   ③多數情況下,常規的聽力檢查就能找到耳鳴的病變部位。然而,有些時候,耳鳴很明顯,而常規的聽力測試結果未能發現異常,這時就應該進行用於耳鳴診斷的特殊聽力檢查,如拓展的高頻聲聽力測試、半倍頻聽力測試和耳聲發射測試,必要時,需做聽覺誘發電位檢查,以排除聽神經瘤等疾病;     ④還有不少這樣的情況,引起耳鳴的原因很清楚,原發的疾病已經治愈或已不再對人體造成損傷,但耳鳴卻非常頑固,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煩惱。如暴震性聾或噪聲性聾所致的耳鳴,患者已脫離噪聲環境,聽力已經穩定,但耳鳴不止,又如聽神經瘤切除以後,損傷因子已除掉,但遺留頑固耳鳴。這些情況下,則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接受耳鳴治療。     耳鳴的注意事項     ①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強噪聲環境中,如在馬路上、公交車上聽隨身聽、MP3,或在迪斯科舞廳、卡拉OK廳停留半小時以上,均可導致高頻聽力損傷,誘發或加重耳鳴,如因工作需要,則應采取防護措施;   ②注意有規律地生活,避免熬夜過晚、晝夜顛倒;     ③飲食應該清談且保證營養,高血脂、高血糖等均可誘發耳鳴或使耳鳴加重;     ④如因感冒、情緒激動或其它原因引起突然發作的耳聾、耳閉,則需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接受有效治療,以挽救聽力,控制耳鳴。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不同程度的耳鳴的症狀有哪些

不同程度的耳鳴會有哪些症狀  一、輕度耳鳴  輕度的耳鳴的患者,症狀不會表現的特別明顯,一般是間歇性的發作,通常

做護耳保健操 預防耳鳴

現在耳聾、耳鳴的患者日益增加,除盡可能遠離引起耳鳴的一切誘因,例如噪音、不良生活習慣、不良嗜好等,平日裡也可以做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