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關於中耳炎 >> 如何治療中耳炎 五種調養法治療中耳炎

如何治療中耳炎 五種調養法治療中耳炎

  如何治療中耳炎五種調養法治療中耳炎

  中耳炎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它是一種常見的疾病,這種耳部疾病發病率高,人群也非常的廣,那麼我們該如何治療中耳炎呢?平時怎樣做好中耳炎的預防呢?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五種治療中耳炎的調養法。

如何治療中耳炎 五種調養法治療中耳炎

  五種調養法治療中耳炎

  雖然中耳炎是一種普通的疾病,但是我們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治療的話,就會影響到我們的聽力,會造成聽力上的障礙,因此如果要預防中耳炎的話,我們平時一定要找到好的調養方法,那麼有哪些呢?我們來看看吧。

  1、藥物調養法

  治療中耳炎在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的同時,局部需用3%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清洗,拭干後再滴氯霉素、新霉素等滴耳液,必要時可用1%碘硼酸粉、地枯粉等進行耳內干燥療法,也可服用中藥進行調理。

  常用方為

  (1)蒲公英20克,地丁20克,黃芩6克,黃連6克,黃柏6克,甘草9克,柴胡9克。水煎服,每天1劑,分2次服,連用3~5天。本方適用於急性化膿性中耳炎。

  (2)我們將雞血籐、金櫻子根、野菊花、山芝麻這幾種藥材放在鍋裡面再加入適量的水進行煎熬,每天喝一次,這個中藥方能夠治療慢性化膿性中耳炎。

  (3)丸藥可選用:龍膽瀉肝丸、通竅耳聾丸、知柏地黃丸、耳聾左慈丸。

  2、飲食調養法

  中耳炎患者除全身及局部用藥外,可用下列食療偏方進行飲食調養,有助於控制炎症,對治療中耳炎有一定輔助作用。

  煅爐甘石250克,血竭15克,兒茶15克,烏賊骨(去粗皮)100克,五倍子20克,冰片2克。

  我們將上面的一些藥材一起研成面妝,然後裝起來,有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

  每次取潰瘍散1包,鮮雞蛋1個,將鮮雞蛋打入碗內,加藥攪拌均勻,用炒菜鍋加油適量,炒熟食之,每日食用2次。連食20~30天。

  3、起居調養法

  平素注意鍛煉身體,提高身體抵抗力。患者要及時清除耳內膿液,正確使用吹耳、滴耳藥物,用量不宜過多,以免阻塞膿液排出。睡眠時盡可能使患耳向下,以利排膿,擤鼻涕時,不要用力過猛。游泳後要將耳內污水排出。對嬰幼兒患者,要防止奶汁和淚水等流入嬰幼兒耳內,要密切觀察流膿、頭痛、發熱、神志的變化,及時采取措施,可防疾病的發展。

  4、針灸調養法

  針刺法急性期取風池、翳風、聽宮、合谷、外關、足臨泣穴。每次3~4穴,分組交替使用,強刺激,用瀉法,留針15~30分鐘,每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取翳風、足三裡、陰陵泉穴。弱刺激,用補法,留針15,針後加灸,每天1次。

  耳針法耳部局部消毒拭淨後,取腎、內耳、內分泌、外耳穴。中度刺激,留針20~30分鐘。

  5、耳中蕩洗法

  將鮮石菖蒲根洗淨(量不限),搗爛,取汁棄渣。先將患耳內用雙氧水或生理鹽水洗淨,拭干,後將石菖蒲汁灌入耳中蕩洗,蕩洗3~5天,每日2~3次。本方對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療效較好。

  中耳炎:一種容易被忽視的疾病

  在聽力障礙的各種原因中,中耳炎算得上是最常見的了,也是一種易被忽視的疾病。中耳炎有急性與慢性、化膿性與非化膿性之分。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耳底子”,在衛生較差的族群中發病率比較高。這種病一方面破壞鼓膜、聽骨鏈和其他結構,造成傳導性聽覺障礙,另一方面由於引起化膿性中耳炎的細菌毒力比較強,它可以穿透鼓室腔的骨壁或順著血流蔓延到顱腔內,造成嚴重的並發症如腦膜炎、腦膿腫等。

  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咽鼓管感染的。

  例如,在傷風感冒的時候,鼻腔黏膜發炎,活躍的細菌會從鼻咽部的咽鼓管開口直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發炎。在兒童時期,這種情況尤為多見。幼兒咽鼓管既粗且寬,又直而短,並呈水平方向,鼻腔和鼻咽部細菌很容易侵入。

  成人患急性中耳炎的另一個原因是游泳方法不當,污水經鼻咽部的咽鼓管開口進入中耳,或者灌進耳道,穿破鼓膜而成。

  一般游泳池的水雖經消毒,但由於游泳的人多,水裡仍會帶有很多細菌。游泳技術不好的人可能嗆水,這些水在通過鼻腔和鼻咽部的時候,又會將這些地方的細菌一起帶入咽鼓管和鼓室腔。游泳之後用力擤鼻,也是驅使細菌進入咽鼓管的一個重要原因。

  一些人喜歡挖耳朵。

  頭發夾、火柴棍、織毛衣的竹針、甚至鉛筆尖等,都成了常用的解癢工具。這些尖銳的東西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或戳破鼓膜,給細菌入侵大開方便之門。

  患了急性中耳炎,一般會發熱,耳內搏動性的劇痛,使人坐臥不安,患耳的聽力也大受影響。幼兒常哭鬧不停,左右擺頭,或用手不斷撫弄患耳,體溫高的還會引起抽搐。在打呵欠和打噴嚏時,鼓室腔內的壓力會增加,疼痛也會加重。當壓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時,膿液就會穿破鼓膜,由外耳道流出。這時鼓室壓力頓減,疼痛也霍然減輕,但聽力卻降低得多了。

  不過一旦鼓膜穿破,膿液外流,隨著身體抵抗力的增加,再配合藥物的制菌作用,中耳內的炎症會逐漸消退,原來穿破的鼓膜有可能自行愈合,聽力會全部或部分恢復,鼓膜穿孔會被一層瘢痕組織所封閉,這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如果在急性期間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或者患者體質本來就很衰弱,細菌毒力過強,數量過多,病情就會纏綿不斷,終而轉成慢性。所以,一旦患了急性中耳炎就應積極治療,麻痺不得。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不易痊愈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常伴隨有骨質破壞———慢性乳突炎。

  乳突內的骨質小房數目可以有十幾個到幾十個之多。當這些小房也被炎症侵犯時,就形成了乳突的骨髓炎,小房中積存的膿液不易排出,引流不暢,造成中耳炎不易痊愈。有的人中耳炎症可以暫時消退,停止流膿,但遇到鼻、咽部發炎時,或因疲勞等其他原因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炎症又會重新活躍起來。這樣一來遷延日久,常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能斷根。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的鼓膜,多半有不同程度的穿孔,有的小如針孔,要用耳放大鏡才能窺見;但多半患者的鼓膜穿孔位於中央,呈圓形或腎形;有的鼓膜大穿孔,甚至完全缺損或僅留殘邊,肉眼可以直視中耳腔內壁,有時還會看到中耳腔裡面的肉芽或膿液。

  不少慢性化膿性中耳炎還有“膽脂瘤”的並發症。膽脂瘤性中耳炎對患者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危險。

  中耳炎的預防

  中耳炎的預防:中耳疾病主要起源於鼻腔和鼻咽疾病,通過耳咽管侵入中耳,因此它的預防要點如下:

  預防感冒是預防中耳炎的積極措施。

  已得了感冒,不可用手捏緊鼻孔擤鼻涕,因為這樣可增加鼻和咽部的壓力,使鼻涕和細菌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鼻涕可向後抽吸,由口吐出,或將手帕放在鼻前孔,輕輕地將鼻涕擤出;亦可輕捏一側前鼻孔,輕輕地擤出對側開放鼻腔內的鼻涕。

  鼻腔、鼻咽部疾病要及時適當地處理。

  小兒肥大的增殖體,要及早醫治。

  得麻疹等急性傳染病時,要多注意口腔、鼻腔的清潔衛生,以防止中耳炎。

  游泳時擤鼻不當,或潛水、仰游時的方法不好,都可使水從鼻腔侵入中耳。

  初學跳水如果沒有掌握好頭部姿勢,使耳對著水面跳下,可壓破鼓膜。因此游泳時須注意正確的姿勢,防止鼓膜破裂和中耳發炎。不要用尖銳的東西(如發夾、絨線針等)挖耳,以免碰傷鼓膜。最好戒除挖耳的習慣。

  對患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應給予及時的適當的治療,以防轉為慢性。已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要正確診斷、治療,防止發生顱內並發症。對化膿性中耳炎的危害性要有一定認識,注意嚴重並發症的早期症狀,如耳病伴有頭痛、發熱、惡心、嘔吐等,懷疑有耳源性顱內共發症時,應及早醫治,以免延誤病情。

  結語:

  我們一定不能怠慢中耳炎,因為它對我們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不僅對聽力找出傷害,同時還會使得其他的器官受到感染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的預防並且進行治療,在治療中耳炎的時候,不妨用以上小編教大家的一些方法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臨床上中耳炎患者常見的五種症狀

中耳炎的症狀:  1、中耳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所以父母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為孩子選擇敏感的抗生素,一般多采用青霉

生活中常見的可能導致中耳炎的病因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