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3歲的貝貝看電視時,喜歡將聲音調得比較大,平時顯得有點心不在焉,輕輕喊他的名字也沒有回應。媽媽帶著他到醫院檢查,耳鼻咽喉科教授診斷,貝貝患上了分泌性中耳炎,也叫滲出性中耳炎。
先天聽力損失
“先天性聽力損失跟遺傳因素有關。”專家介紹,有耳聾或耳聾家族史的夫婦、曾生育過耳聾患兒的夫婦,新生兒聽力損失幾率將增加。另外孕期母體因素也會導致兒童聽力受損,包括孕早期的病毒感染(包括風疹、巨細胞病毒等)、孕期使用耳毒性藥物(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高危孕婦(糖尿病、甲低等)等。
因此,為避免初生寶寶有先天性聽力損失,孕婦應在孕前做好遺傳學篩查,孕期應避免病毒感染和使用致耳毒性藥物,需加強高危孕婦監測。
後天感染因素
在後天的感染因素中,中耳炎是兒童耳科最常見疾病之一。專家稱,引發中耳炎主要原因有多種,包括感冒後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細菌的鼻涕,向鼻後孔擠出,到達咽鼓管,形成感染;游泳時,將不淨水咽入口中,通過鼻咽部感染;嬰幼兒仰臥位吃奶,奶汁經咽鼓管嗆入感染;長時間用耳機聽大分貝音樂感染等。
兒童急性中耳炎發作有兩個高峰,第一個是6-11月齡之間,第二個在4-5歲之間。有研究顯示:急性中耳炎後分泌性中耳炎平均持續時間40天。由於兒童年幼,不會描述,導致家長不能及時注意,延誤診斷和治療。中耳炎不及時治療,會在鼓膜和中耳遺留下難以處理的問題,對兒童以後的聽力、言語和智力的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做好8點防耳病
專家建議,家長應從以下8個方面注意防護,減少孩子後天耳病:
一、定期進行聽力篩查;
二、正確的哺乳及喂奶,防止嗆奶;
三、勿自行清潔外耳道,避免損傷;
四、洗澡游泳時應佩戴鼻夾和耳塞;
五、遠離強聲或持續的噪聲環境,避免使用耳機;
六、有耳毒性藥物致聾家族史者,應主動告知醫生;
七、避免頭部外傷和外耳道異物;
八、加強鍛煉,提高體質,減少感染性疾病,患腮腺炎、腦膜炎等疾病,應當注意其聽力變化。
此外,有以下異常,如兒童耳部及耳周皮膚的異常;外耳道有分泌物或異常氣味;有拍打或抓耳部的動作;有耳癢、耳痛、耳脹等症狀;對聲音反應遲鈍;有語言發育遲緩的表現等,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以免造成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