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常常化膿流水,這是怎麼回事?分泌性中耳炎又稱滲出性中耳炎或卡他性中耳炎。大多因鼻腔或鼻咽部的急、慢性炎症、腫瘤、變態反應性疾病所導致的咽鼓管堵塞而引起。所以分泌性中耳炎的預防也主要是防止感冒、鼻炎、過敏性鼻炎等鼻咽部急慢性炎症、鼻咽部腫瘤等疾病的發生。那麼,分泌性中耳炎如何防治?
1、加強自身體質鍛煉,預防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的發生。不發生感冒,咽部、鼻咽部粘膜就減少了水腫、充血的機會,咽鼓管的功能也就會處於良好的狀態。
2、如果已經發生了感冒,注重全身用,同時需要在鼻及鼻咽部局部用,這利於感冒的恢復,對咽鼓管的功能也不利。為了防止並發卡他性中耳炎,及時在鼻腔滴,不但有利於鼻腔內泌物的排出,同時也能預防鼻及鼻咽部粘膜的腫脹,使咽鼓管功能良好,這就有預防分泌性(卡他性)中耳炎的作用。
3、對感冒、鼻炎、過敏性鼻炎等疾病的治療要徹底,不要症狀剛一好轉就停,因為當感冒剛剛好轉的時候,咽及鼻咽部粘膜還處在腫脹狀態,過早的停會延緩病愈的時間,形成局部粘膜的肥厚,日後影響功能,容易堵塞咽鼓管。
4、對於任何導致咽鼓管阻塞的因素,都要積極的治療,及時祛除,就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預防。對10歲以下兒童要定期進行聲導抗檢測,及早發現。
5、家庭護理時,要積極治療鼻腔或鼻咽部疾病。用1%的麻黃素滴鼻。滴鼻方法為:使病人仰頭,將水緩緩滴入患耳側鼻孔,並使頭向患耳側略為傾斜,以利液流至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處,促進咽鼓管功能的恢復。
6、當鼻腔、鼻咽部炎症控制後,應去醫院作咽鼓管吹張術,也可自行捏鼻吹張,其方法為: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兩側鼻孔,緊閉口腔,用力鼓氣於鼻咽部,迫使空氣進入咽鼓管,借此恢復後者的功能。
推薦閱讀:
慢性咽炎的症狀和治療
耳鳴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鼻子不通氣小妙招
過敏性鼻炎的最佳治療方法
從耳朵的解剖結構來看,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其中中耳是一段相對密封的氣腔,在前壁有一個小管通向鼻咽部叫
冬季最易發生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可為漿液性分泌液或滲出液,亦可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還稱其為非化膿性中耳炎、滲出性中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