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是中耳與外界環境溝通的唯一管道,正常情況下,中耳內外的氣壓基本相等。當咽鼓管由於各種原因出現通氣功能障礙時,中耳的氣體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現負壓從而導致中耳黏膜的靜脈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積於中耳,從而形成中耳積液,並出現以耳悶、聽力下降等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是小兒常見的聽力下降原因之一,多發生在冬春季。
由於耳痛不明顯,兒童表達不清,很多兒童難以把該疾病表達清楚,但他們會表現出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對周圍的聲音沒有反應,對正常對話無反應,在看電視或使用聽力設備時總是將聲音開得很大。這往往是由於兒童聽力受到影響,聽不見聲音所致,而家長容易忽視這方面的問題,常常延誤診斷和治療,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兒童耳聾。
兒童尤其要預防感冒,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避免噪音,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煙酒刺激,避免接觸煙霧等不良氣體刺激呼吸道,保護和增強上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平日要積極預防和治療過敏性疾病,避免接觸過敏源,勿雙手同時捏緊前鼻孔用力擤鼻涕,應該按壓一側鼻孔輕輕清理鼻腔的分泌物。
急慢性中耳炎是如何區分的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很多見。感冒後咽
中耳炎的並發症有哪些一、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如果治療不及時、不徹底,則大多可能轉為慢性中耳炎,另外,如果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及慢性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