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基本常識 >> 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慢性中耳炎有哪些注意事項?中耳炎,俗稱“爛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進入鼓室,當抵抗力減弱或細菌毒素增強時就產生炎症,其表現為耳內疼痛(夜間加重)、發熱、惡寒、口苦、小便紅或黃、大便秘結、聽力減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內會流出膿液,疼痛會減輕,並常與慢性乳突炎同時存在。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隨體質、氣候變化、耳內會經常性流膿液,時多時少,遷延多年。中醫將本病稱為“耳膿”、“耳疳”,認為是因肝膽濕熱(火)邪氣盛行引起。

中耳炎常見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俗稱“臭耳底子”,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未能及時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膿、耳鳴、耳痛、頭痛、頭暈等。1、耳流膿:是本病的主要常見症狀。可為粘液、粘膿或純膿性。非危險型流膿較稀薄,無臭味。危險型流膿雖不多,但較稠,多為純膿性,並伴有異臭味。

2、耳聾:輕重不一,因多是單耳發病,易被忽視。此種耳聾,多與病性的進展成正比,即病變較重,耳聾也加重。一般為傳導性聾。

3、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暈、嘔吐、面癱、劇烈頭痛、寒戰、高熱等症狀出現,證明已有並發症發生,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單純型:炎症未破壞骨質,耳內流膿為粘膿性或粘淮性,無臭味。②壞死形:炎症已侵潤到骨質,耳內流出物如干酪樣(豆渣樣),量少,有血絲。③膽脂瘤型:由於炎症的長期刺激,上皮增生活躍,耳內流出物夾雜有上皮脫屑,及黃白色有惡臭的油片狀物。後兩種類型如不及時治愈,會造成不良後果。

慢性中耳感染通常是由於在兒童期患耳部感染未加治療的結果。這種感染或者是從來沒有完全排除,造成感染的某些有機體仍然殘留在耳內;或者是感染難以完全排除,留下一個容易受感染的部位。慢性感染會不斷產生膿液,最後在鼓膜上造成穿孔,經常會使中耳的小骨受到損傷或遭到破壞。還有另一種類似的慢性中耳炎叫膽脂瘤,可導致面部麻痺,甚至可使腦部感染。

不幸患上中耳炎、小兒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粘連性中耳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航空性中耳炎、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膽脂瘤型中耳炎、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的病人。只要您堅持配合中醫中藥的特效治療,相信一定會走向康復。

自療注意事項

(1)積極治療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進入中耳,引發炎症。

(2)不能強力擤鼻和隨便沖洗鼻腔,不能同時壓閉兩只鼻孔,應交叉單側擤鼻涕。

(3)挖取底部耳垢,應十分小心,宜先濕潤後才挖,避免損壞鼓膜。

(4)游泳上岸後,側頭單腳跳動,讓耳內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簽吸干水份。

(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暢。

(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

(7)加強體育鍛煉,增加休質,減少感冒。

(8)忌食辛、辣刺激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

(9)不要服熱性補藥,如人參、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補膏之類。

(10)多食有清熱消炎作用的新鮮蔬菜,如芹菜、絲瓜、茄子、荠菜、蓬蒿、黃瓜、苦瓜等。

(11)小蟲進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蟲後捉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慢性中耳炎的病症以及手術治療措施

慢性中耳炎是比較多見的。對於慢性中耳炎應該及時的手術或者通過藥物來治療,以免產生更嚴重的病症,對於

中耳炎疾病會有哪些誤區呢

中耳炎是目前特別多見的一種耳部疾病了,極多的因素可以誘發中耳炎的出現,為此給患者帶來了困擾,大家應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