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基本常識 >> 非化膿性中耳炎有什麼病理變化?

非化膿性中耳炎有什麼病理變化?

非化膿性中耳炎有什麼病理變化?非化膿性中耳炎屬於中耳的病變,其病理變化主要在中耳。為了更好地理解,先簡介中耳的解剖結構:

中耳分為鼓室、乳突、咽鼓管三部分。“鼓室”形如火柴盒,是一個空腔,約有2mL大小的空間。鼓室內有三個聽小骨,以及韌帶、神經。鼓室有六個面(內、外、上、下、前、後),外側面是鼓膜,並與外耳道孔相連,前面借助於咽鼓管通向鼻咽部,內面緊鄰內耳。三個聽小骨以關節相連並在韌帶的支持下組成一個鏈狀,稱為聽骨鏈。聽骨鏈的外側端與鼓膜相連屬,內側與內耳相連屬。聲音(聲波)就是通過外耳道傳至鼓膜,再傳至聽骨鏈,再傳至內耳(耳蝸),由耳蝸產生生物電的沖動,經聽神經傳導至大腦,從而產生聽覺。

“咽鼓管”是一條管腔,從鼓室前上方通向鼻咽部。因此咽鼓管有二個開口端。鼻咽部的開口端稱為“咽鼓管咽口”。正常情況下,空氣從咽鼓管咽口進入,經過咽鼓管通道後,再進入中耳腔。咽鼓管的這種功能保持了中耳腔內的氣壓與外界氣壓的一致,從而使鼓膜與聽骨鏈在聲音(聲波)的刺激下能夠自由地振動,保證聽力正常。

咽鼓管咽口位於鼻咽部的外側壁,咽鼓管咽口的前方是後鼻孔,後內側是鼻咽部的後壁,嬰幼兒,腺樣體附著於鼻咽部的項壁與後壁,與咽鼓管咽口相鄰很近;咽鼓管咽口的下方就是口咽部,口咽部有腭扁桃體與咽側索,咽側索的上端與咽鼓管咽口的距離較近。因此,鼻腔與鼻窦的炎症、鼻咽部的炎症、口咽部的炎症,都容易感染到咽鼓管咽口,使咽鼓管咽口產生炎症性腫脹、受壓,或感染進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非化膿性中耳炎的病理變化主要是:

如上所述,當非化膿性中耳炎發生之初,主要原因是咽鼓管受阻。此時,外界空氣不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中耳內原有的氣體逐漸被黏膜吸收,致使中耳腔內形成負壓(此時鼓膜內陷),並由此進一步引起中耳腔內黏膜靜脈擴張、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強,產生鼓室積液;病變後期(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積液逐漸吸收後,積液過程中出現的蛋白纖維素就可能形成鼓室內某些部位的相互粘連,嚴重者導致聽骨鏈活動受限;咽鼓管功能障礙引起鼓室內壓力下降後,亦可導致鼓膜內陷,病情反復或程久者,鼓膜長期血液供應不良,從而產生鼓膜混濁、增厚、鈣斑,或局限性萎縮,聽力出現傳導性聾或混合性聾。耳聾程度若為傳導性聾,最重者可達到中度耳聾;若出現混合性聾,耳聾程度可達到重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膿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徑感染最多見。感冒後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

教你如何有效的控制中耳炎

中耳炎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病,有很多原因導致中耳炎的發生,嚴重的中耳炎會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傷害在平時,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