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首頁
耳部常見疾病 鼻部常見疾病 咽喉部常見疾病 耳鼻喉健康經驗知識 耳鼻喉健康問答 耳鼻喉百科知識
 五官耳鼻喉網 >> 耳部常見疾病 >> 中耳炎 >> 中耳炎基本常識 >> 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氣壓創傷性中耳炎

    【概述】

    在大氣壓驟然改變時,咽鼓管口不能順利開放以調節鼓室內壓力,因而引起鼓室損傷,類似無菌性中耳炎,稱為氣壓損傷。正常情況下,咽鼓管在吞咽、呵欠和擤鼻時進行瞬間開放,使鼓室內氣壓和外界氣壓保持平衡。當咽鼓管有病理改變時,如感冒、鼻窦炎、鼻咽腫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腭咽肌麻痺和上颌關節咬合不良等,或在睡覺和昏迷中,咽鼓管失去正常調節氣壓的功能,這是在內在因素。外界氣壓驟然巨變,如海軍潛水、空軍升空和高壓氧艙治療等,如沒有很好的防護措施,很容易發生氣壓性鼓室損傷,這是外界因素。

    【治療措施】

    1.飛行員、潛水員上呼吸道感染時,禁忌上崗工作,有鼻、鼻窦和鼻咽區域疾病者,應積極進行治療。

    2.民航旅客飛行期間應不時進食果品飲料,進行咀嚼吞咽,促進咽鼓管開放,調節氣壓,禁止飛機下降時睡覺,如耳內不適應主動自行擤鼻吹張,如果仍然不張可滴用麻黃素後再吹張,小兒可讓吹奏玩具或給予哺乳。

    3.咽鼓管吹張失敗者,在飛機著陸或潛水員出水後,可送入壓力艙內進行治療,或給予含氮的氧氣吸入(氦氧比例為4∶1)4~10分鐘,流量為8L/min,壓力為1.6kPa,因氦分子量輕,彌散力較氮氣大2.5倍,吸入後可加速氣體擴散,加大鼓室壓力。

    4.咽鼓管通氣失敗,或鼓室積液很多,可行鼓膜切開,於後下方置管長期引流,給抗生素預防感染。

    【病理改變】

    正常空軍升空飛行越高,大氣壓力越低,而鼓室內壓力相對變高。當鼓室內外壓力差達2kPa時(相當152米高空),鼓室內氣體便會自咽鼓管逸出,借以保持鼓室內外壓力平衡。如繼續凌空飛高,每當壓力差達到1.5kPa,咽鼓管就可自動啟開一次進行調節。因此升空爬高,不易發生鼓室創傷。反之,從高空下降,外界氣壓增高而鼓空內壓力逐漸變小,外界氣體很難沖開咽鼓管而進入鼓室。據Armstrong(1937年)測試,從高空下降,鼓空內外壓力差達12kPa時,咽鼓管也不能自動開放。1947年McGibbon研究,從高空驟降和從低空驟降所引起的鼓室壓差完全不同,如在高空9144米下降到6096米,下降3048米,壓力差為16.4kPa,而在低空由3657.6米降到609.6米,同樣是下降3048米,鼓室壓力差卻為29.7kPa,二者相關幾乎達一倍。可見,低空俯沖飛行比高空俯沖壓力差大,因此鼓室創傷發生率也比較多,常發生在1000~4000米高空。潛水員下水,每下降10米深就增加一個大氣壓,如不吸入壓縮空氣,同樣也會引起鼓室創傷。一旦鼓室形成負壓,鼓膜便發生內陷,粘膜血管也擴張水腫,甚至可發生出血。(圖1)。

    

    圖1  飛機升降中咽鼓管及鼓室反應情況

    【臨床表現】

    飛行逐漸升高,或潛水員逐漸上升水面,鼓窒均是由高壓進入低壓,咽鼓管能夠定時開放調節,故較少發生症狀,偶有發悶、耳鳴。反之,如驟然俯沖下降或急速下沉,咽鼓管便失去調節功能,特別在病理狀態下,很易發生鼓室創傷,首先出現劇烈耳鳴、耳聾,耳內有水感,耳痛可放射到颞問及面頰,最後壓力達14kPa。以上時,鼓膜破裂,耳內劇痛,耳鳴、耳聾加重,並有眩暈、惡心、嘔吐等,一般持續半天到兩天,症狀即逐漸消失。開始鼓膜充血內陷,錘骨柄周圍充血,有散在出血點,有時透過鼓膜可見出血液平面和氣泡,鼓膜呈線形穿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大家都在看
急性中耳炎的原因是什麼呢

中耳炎是我們生活中常會發生的一種疾病,而這種疾病其實主要就是由於炎症引起的,而就我國醫學數據統計顯

經常憋噴嚏容易致中耳炎

很多人,在要打噴嚏的時候,顧及形象問題而強行忍住。專家警告:打噴嚏是人體排除鼻內異物進行自我防御的

鼻炎問答 咽喉炎問答 鼻窦炎問答 耳鳴問答 耳鼻喉治療 耳鼻喉護理保健
Copyright © 五官耳鼻喉網 All Rights Reserved